河长名片
孙旭晖
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海防大队大队长、二级警长、
木兰溪涵江入海口段河道警长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28日电(叶艺琳)他是莆田市涵江区有名的“河道警长”,笔挺的制服、矫健的步伐,带着一队警员英姿飒爽的身影……在绿水青山间注入了一抹“警察蓝”,成为河湖长制新增的一道最美风景线。

自2021年起,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主动融入河湖长制,全区12家派出所设立河(湖)警段长12名、河(湖)段警员37名,以“警”护景,实现河湖分级分段管护治理全覆盖,守护家门口的绿水青山。
孙旭晖作为“河道警长”的其中一员,也是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海防大队的大队长,更是涵江区管护木兰溪的12名河(湖)段长之一。
当得知评上第三届“十大最美民间河长”后,孙旭晖激动地说:“这是大家对我、对莆田涵江护河治河工作的认可,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会以此为新起点,尽心尽力做好河长的助手和参谋,发挥公安打击治理职能,打防宣并举,不断优化守护绿水青山碧海的‘涵江模式’,用心用情守护木兰溪,守护涵江的一河碧水。”
有担当 专班推动履职忙
2021年11月,孙旭晖调任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海防大队长,随后他便开始对木兰溪入海口及全区的沿海岸线管防工作进行调研。
当时,涵江分局也正向区河长办提请制定《莆田市涵江区全面推行河湖警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在此契机下,他担起了“河道警长”的担子,牵头组建分局河道警长制工作专班,开始推动河道警长工作开展。他在涉河涉海等涉水领域的协调保障、执法打击、综合整治、舆论宣传等四个方面下足功夫。

此外,他还勇于探索创新,创新建立了“守护木兰溪”生态司法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山海相望的独特优势,探索出守护绿水青山碧海的“涵江模式”,使涵江水域呈现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新常态。
回顾最初自己担任河道警长开展工作时的情景,孙旭晖坦言:“遇到过困难,尤其是一些群众对清‘四乱’(乱排、乱占、乱采、乱建)的不理解。”那时,部分群众随意在木兰溪涵江河段这片河域,以及入海的那片海域进行撒网捕捞,没有意识到利用河道、海域养殖、捕捞是需要申请的,并且不能超过规定的区域。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孙旭晖常带着民警、网格员、社区警务助理通过宣传、教育和惩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河、护河法制宣传等工作。
“初犯者,我们以劝导教育,遇到屡教不改的,便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处理。慢慢地,‘四乱’的情况就少了很多。”孙旭晖说。
大作为 织密治水防护网
孙旭晖认为,民间河长就像一个哨兵、一个卫士,先要找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办法。
基于此,他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经验。

在与区河长办等职能部门互动中,他敏锐地发现了多部门“司法+执法”护河的优越性。于是,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区自然资源局、海警和海事处建立全区“守护木兰溪”生态司法协作机制,发挥“生态检察+公益诉讼”叠加职能,推行涉生态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刑事速裁”,落实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通过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缴纳修复费用等生态修复方式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结合,实现惩治犯罪和修复生态双赢的局面。

“在我们几个部门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增殖放流24万尾鱼苗、补植复绿217亩等生态修复工作,收取缴纳生态修复金107.19万元;组织了联合清港清湾、‘四乱’治理252处等工作;丰富了蓝色海湾木兰溪流域(暨入海口)生态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古荔古厝’生态司法保护示范基地等生态警务宣传基地……”娓娓道来的这些成绩,让孙旭晖眼中有光、目标坚定。
以“警察蓝”守护“生态绿”,孙旭晖对未来工作目标坚定、思路清晰:一要健全完善“河长+河道警长”工作机制,探索镇级河道警长参与到“河事”中,依法打击破坏水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二要继续强化与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间的联合协作,开展非法采砂、污染水环境等联合执法行动……践行护河初心,织密水域治理“防护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