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25日电 “春天春日春风爽,革命歌声传四方;人人参军好,革命歌声扬,歌声扬……”伴着曲调悠扬、革命气息浑厚的特色建宁山歌,1月21日,由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组建的三明学院红色建筑队走进三明市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深入挖掘老城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三明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是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三明市建宁县水尾村作为红军的后方根据地和建宁苏维埃的大本营,被称为“红色小井冈”,是开展国防教育的红色教材和重要阵地。

红色建筑队先后参观了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旧址、红军被服厂旧址、红军苏区银行旧址等历史古迹,这些革命旧址现均被列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回望那一段烽火岁月,我们仿佛与红军先辈们跨越时代相见,当年子弹翻修、马尾手榴弹制造、枪械修理等军工生产的场景都历历在目。”一边走访一边拍摄记录着,红色建筑队队员方智杉不禁感叹。
在与水尾村村民的沟通交流中,红色建筑队队员了解到,为了满足当时作战所需的弹药供给和生活供给,水尾村成立了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和苏区银行等部门,当地百姓广泛参与到建设与生产当中,制造和提供了大批兵工武器,红军这才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武器装备与储备保障,为正式武装力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做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宣传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把水尾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作为红色建筑队队长,建筑工程学院2021级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林鑫宇表示,这是红色建筑队的初衷,更是行动的宗旨。
依托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红色建筑队以调研成果产出为基础,同步开展线上直播、绘图勘测、图文互动、村居介绍等创新举措,在助力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的同时,锤炼青年学生的社会本领,丰富实践经验,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落地可行的乡村振兴路子。
苏区精神,永放光芒。“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人们砥砺奋斗,而水尾村这处“活的历史”,是指引,更是动力,推动着红色精神熠熠闪光。
据悉,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高度始终重视实践育人成效,贯彻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在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方面持续发力,以理论学习、调研实践、专业技能考察等为主体,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