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1日电(郑好)日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依托“执行+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联合集美区工信局,通过执前督促,妥善化解同一企业作为被申请人的16起工资案件,用时20余天,金额达140.9万元,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未对企业经营造成不良影响,获企业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法官,我们企业可能要被强制执行了……”2023年10月7日,集美法院执行事务中心接到一通不太寻常的电话,来电的小刘在电话中向集美法院述说了前因后果。
原来,小刘为厦门某科技公司员工,该公司主营传感器、边缘计算终端等智能科技产品,是业内颇具知名度的中小型企业。2022年以来,公司多个项目遭遇不同程度的欠款,致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员工无法按时拿到全额薪酬。部分员工提出仲裁申请后,企业与欠薪员工达成了调解,却因资金回款慢等原因,未在承诺期限内履行付款义务,该企业主动致电反映情况,表示将积极筹措款项履行义务。
一走进这家企业,就看到满墙的企业荣誉。办公桌上崭新的投标申请以及中标通知书,也说明这是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根据16名员工的强制执行申请,为最大限度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同时避免强制执行给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造成不良影响,集美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张庆东带队入企调研,并核查企业财产状况。经查明,该企业登记注册于集美某产业园,名下登记有商业不动产2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作为企业办公场所,企业银行账户内余额较少。
“我们不会转移财产,并且近期就会收到回款。以前发展太顺了,从没想过企业会因为一两百万的资金周转问题面临破产。”企业负责人李先生说道。为了表明解决案件的决心,同时安抚申请人员工的情绪,企业负责人李先生为涉案债务签署担保承诺书,并将企业所有转账工具提交法院保管,同时企业提出暂缓执行申请。
一方面是欠薪员工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是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境,为实现“双赢”局面,集美法院执行局运用“执行+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联络集美区工信局,共同督促企业尽快履行付款义务。
对于企业名下的2处不动产,集美法院干警向不动产登记中心调取了抵押信息,确认通过司法处置足以清偿员工债权。申请人的代理律师表示申请人同意采取执前督促方式解决案件,希望人民法院时刻关注企业经营情况,确保员工债权不受损。此后,集美法院执前督促办公室每日向厦门某科技公司了解回款情况。
11月7日晚,厦门某科技公司在集美法院执行干警的监督下,逐一付清了员工全部欠薪。收到欠薪后,员工们第一时间向集美法院进行了确认。
近日,集美法院联合集美区工信局再次入企开展座谈,双方共同就企业经营提出意见建议,提醒企业规范经营管理,注重风险防范,慎重选择参与项目,预判合作方违约风险。同时根据发展规划,合理设定岗位权责以及配置薪资结构,避免产生经营风险。
接下来,集美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深化“执行+社会治理”机制,助力执源治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