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 福清江兜村写满了乡愁

  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26日电(李珩 洪华菁 黄婷婷)江兜村坐落于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镇的中部地带,背靠巍巍草堂山,面临滔滔兴化湾,与江阴港隔海相望。宋代,这里是姚、林、黄、陈、卓五个姓氏的聚居地。四百多年前,江兜始祖王严清为避倭寇从南安一路向北,筚路蓝缕、择善而居、拓地创业、繁衍生息,终成为一个人口庞大的村落。福莆人称海为江,村子地处海滨,故得名江兜。

航拍江兜村。
航拍江兜村。

  福清市江兜村在籍人口虽仅有2600余人,而旅居海外的侨胞却超1.4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侨村,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江兜乡亲拼搏的身影。事业有成后,他们反哺故里,助力江兜建设日新月异。

  从遥远的岁月走来,江兜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连连翻新、乡风文明持续升级、海外侨胞的爱乡情怀不断彰显……近年来,江兜村先后入选全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录、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示范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等。

  漫漫华侨史,悠悠家乡情

  江兜人出国历史十分悠久,相传早在清朝同治末年,便有前辈背乡井、渡重洋,到东南亚以劳动力换取温饱。他们流血流汗,开拓南疆,成为江兜华侨的先行者。

  其后相继出洋的人日渐增多,到民国初年,有不少江兜人白手起家,成为富商巨贾,其中佼佼者有王万高、王万源、王祖德等。他们主要从事汽车零件业,有的还兼营橡胶以及其他产业。他们胸怀开阔,待人真诚可亲,对族亲更是厚爱有加。当事业初具规模时,便鼓励族人到海外创业,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创业发展。

新加坡侨领王万源先生和他的家人
新加坡侨领王万源先生和他的家人

  四十年代起,漂洋过海的江兜人便越来越多了,他们当中,英雄辈出,有不少人成为了海内外敬仰的人物:王声邦创“中央汽车私人有限公司”,成为金融界叱咤风云之巨擘;王福顺创“华达国际商行”,业务遍及印尼各主要港埠,成为驰誉东南亚之大实业家;王荣銮、王金祥等也都是有名的实业家。

  江兜人在东南亚诸地经营工商业及树胶、棕油、锡米等农矿企业上都拥有较为出色的成绩,旅居马来西亚的江兜人则拥有大量橡胶园,而在印尼的江兜乡亲多参与金融界活动,开设银行、保险公司。

  江兜人在东南亚一带谋生,深知侨胞之间团结的重要。早在1910年,王万高就在新加坡与庄端等发起组建福清会馆,此外他还与郭可济、王振奇等人创办新加坡培青学校。多年来,江兜侨胞始终积极参与海外侨团的建设以及各类活动,如新加坡福州会馆、开闽王氏总会、车商公会、福莆仙联谊社等均能够看到江兜乡亲的身影。

  海外侨贤反哺桑梓,助力侨村焕新颜

  家乡建设成为江兜侨贤的最大牵挂,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从江兜走出去的侨贤就开始不断捐资建设家乡。

  1957年,华侨王声强发动海外乡亲捐建40万立方米的后坑底水库,对发展江兜农田水利起到了旱涝保收的作用;1971年,以黄俊发为首的华侨投资围海造田,让江兜村人告别了吃番薯干的日子;1977年,华侨王光顺、刘东楼捐建东楼顺敬影剧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1981年,王万源、王振实等发动华侨捐建华侨大厦,解决了华侨回乡居住难的问题……

航拍江兜华侨小学。
航拍江兜华侨小学。

  近年来,华侨情系江兜村发展的故事仍在继续。江兜村将华侨慷慨解囊的1000多万元侨资投入到教育、文化、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领域,相继建成江兜华侨小学教学楼、江兜华侨中学教学楼、科学楼,逐步完善村文化综合大楼,篮球场和5个农家公园,同时不断推动村道拓宽、自来水安装和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宜居环境水平。

  如今,走进江兜村,海面广阔,滩涂绵延,芦苇丛生,鸥鹭扑翅,村道宽敞明亮,地面干净整洁,古宅别墅错落交融,房前屋后瓜果飘香。近年来,在侨胞乡贤的鼎力帮助下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兜村先后建起了8座主题公园以及2个篮球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幸福院等各类服务设施。

江兜滩涂风景
江兜滩涂风景

  公园里绿植成荫,花香怡人;老人们攀谈锻炼,孩童们打闹嬉戏;青少年球场竞技,挥汗如雨;农家书屋书香满屋,阅读者沉醉书海;滨海健身路径上,男女老少散步、慢跑,怡然自得,一幅绿水青山,和谐幸福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古厝修旧如旧,留住侨村情怀之“魂”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在海外游子的思想里,“根”是家,是难以割舍的情怀。

  江兜村人敬重祖先,认为祖先泉下有知,认为孝道是百善之先,因此村民们舍不得拆老屋,人们会在老屋旁开辟空地盖新房。千年下来,传统民居就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出国谋生的人,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祖屋拜祭,感谢祖先的护佑。

三座厝内景
三座厝内景

  乡愁是人文理念,也是一道文化景观。澳大利亚侨胞王文元曾表示,家乡的故居,是心中的坐标,是心中扯不断的“根”。为了生活,他踏入了风俗迥异的异国,但在内心深处,故乡从未忘却。一席话,道出了众多海外江兜乡亲的心声。

  江兜村受莆仙文化影响深远,住房建筑风格大多是宫殿式建筑结构,村中有三座厝古屋、南山古屋、王高宗古屋等10多处古建筑,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古屋,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是江兜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随着岁月的流逝,村中的故居古厝被时光侵蚀,为了挽救这些象征着海外乡亲心中的“根”,在新厝镇政府支持下,江兜村向上争取了200万元资金,侨胞、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将这些故居古厝“修旧如旧”。现在这些古色古香的故居古厝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在绿荫的掩映下,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无声诉说着江兜村往昔艰辛与今日繁荣。

休闲公园
休闲公园

  回望历史,江兜村走出了一条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美丽休闲乡村发展之路,可喜的变化也获得回乡省亲的侨胞一致好评。登高抬望眼,策马再向前。未来,江兜村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诉说古韵侨村新的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