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食”刻守护“安”在源头 三明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21日电(洪钦辰 邱林华 陈濠)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21年3月三明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单位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三明市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主抓手,围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考核要求,着力补短板、防风险、强监管、守底线,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23年10月,三明市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是全国第三批9个设区市之一。作为福建省第一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三明市现已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省级农安县6个。目前,当地正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的实施,推动全市实现省级以上农安县创建单位全覆盖。

  两端齐发力 健全监管体系

  护农安天下安,安农安天下。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三明市从检验监测和监管执法两端发力,不断织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为人民筑牢健康屏障。

  在永安市检测中心,基层农产品检测员们正屏气凝神移取溶液,摇晃试管,操作设备,录入检验结果……今年1至3月,永安已开展蔬菜、水果风险监测样品96批次3456项次,监测结果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

  检验监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准行证”,也是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舌尖”监管的重要一环。在三明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除了永安市外,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强化。目前,全市132个涉农乡镇全部建立快检室,共配备乡镇快检车辆118辆,配齐酶抑制设备141台,胶体金快检仪器161台(套),胶体金快检卡3.75万个。

  锚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又是“检”出来和“管”出来的。

  三明市持续加大执法力度,重拳出击开展专项整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全市严厉打击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屠宰、批发、零售市场等违法行为,对案件查处涉及的问题企业、投诉举报涉及的企业、国家和省市通报的问题企业及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2021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8万余人次,检查企业2.4万余家次,开展农资质量执法抽检464批次,受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类投诉举报23件,查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案件253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2件,案件移送率达100%。

  在严格抽检执法的同时,三明市还严格产品自检及无害化处理。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展农产品自检或委托检测。2021年以来共开展“瘦肉精”检测10.2万批次,非洲猪瘟检测10万批次,合格率100%;屠宰环节完成无害化处理1200头,无害化处理产品重量达21万公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三明市双管齐下,深入开展监管整治活动,在向违规生产行为敲响“警示钟”的同时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为群众注入“强心剂”。

  “码”上溯源头 筑牢农安防线

  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明市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契机,扎实开展“1333”行动,即建强一支队伍,压实三大责任,创新三种模式,健全三项机制,切实保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开展。通过全域覆盖、信息赋能、政策牵引等手段,三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协管员队伍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市共划分141个乡镇、1250个村级网格,配备市、县、乡、村网格员1532名,实现全市所辖1736个行政村网格监管全覆盖。

  “以往监管巡查存在着不到位、不全面等漏洞,现在的信息化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化、透明化,农产品监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了!”搭建“尤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平台”和“手机监管巡查APP”,尤溪县用智慧平台赋能网格监管,创新“互联网+网格化”智慧网格监管模式,做到了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服务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在尤溪县、建宁县内已有801家生产经营主体以及2000多家种养大户纳入网格化智慧监管平台,有效解决网格协管员监管手段落后的问题。

  “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产品有了‘身份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更放心了。”为加强追溯体系建设,三明市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与福建省一品一码追溯制度有机结合,建立“五查”“四挂钩”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176家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省级追溯并行系统,实现农产品源头赋码出证216万余批次;4402家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纳入福建省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系统,推动赋码约389万批次。

  此外,三明市还制定印发《三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反应五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会商制度、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监管名单等制度,近三年未发生过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明市不断完善追溯体系,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神经末梢”,让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进一步保障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拓展新路径 打造共治格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安全一头连着广大生产经营者,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因此,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亟需各方共同努力。

  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生产经营主体的“自律”。三明市三元区、永安市、建宁县以蔬菜集散地为试点试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引导蔬菜种植农户、收购商在向批发市场、超市、批发商出售蔬菜时开具农产品合格证,全市共向蔬菜农户、乡镇监管站发放便携式和落地台式合格证智能机100台套。同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协管员作用,引导农户执行合格证追溯制度。目前全市建档农户3985户,开具合格证4.2万余张。

  “自律”是必要的,“他律”也应当并行并重。多年来,三明市积极探索政府监管与保险保障相结合的农产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形成“主体承诺质量、政府监管履职、社会保险防范”的共同治理格局。以尤溪县为例,全县境内已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的286家生产经营主体作为被保险人,一旦消费者食用发生安全问题后,最高可获得80万元经济赔偿。

  为了实现正向激励弘扬和反向约束鞭策,建宁县出台《建宁县农产品生产者主体责任和奖惩措施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成立建宁县农产品生产经营诚信评审小组,对生产主体诚信信息进行审核,将生产主体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建立四挂勾和红黑榜制度。

  舌尖之事无小事,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饮食环境,不仅仅依靠生产经营主体,种植户和相关部门的努力,还需凝聚起社会民众的共治合力。为此,三明市充分借助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对11个农安县进行持续报道,通过树立宣传牌,播放创建动员片等形式,将创建宣传普及到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创建来,全市共编发各类创市宣传材料30余万份,短信200万条,开展媒体宣传100余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