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新时代最美劳动者 公路守护人丨陈太盛:护路三十载 真情暖归途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2日电(王旭洁 徐磊 周毓杉)在福建宁德古田县,蜿蜒着一条宁古公路,是山区县份通往外部世界的必经之路。在这条群众生产生活必经的交通要道上,始终闪耀着一道让群众心安的“橙色”,他们就是公路养护工。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三十多年来,养护工的面孔换了一茬一茬,唯独宁德市古田公路中心杉洋公路站站长陈太盛,从18岁进入公路站从事养护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这条山区要道上,累计巡线里程超过74万公里,带领团队在历年台风抢通工作中实现无长时间交通堵塞,工作人员零伤亡的记录,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为群众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日常养护“勤”为径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难堵。问及三十多年来的公路养护经验,陈太盛的答案只有一个字——“勤”。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每天早上6点起床就上路了,把自己负责养护的30多公里路走上一遍,这是雷打不动的事情。看到路面碎石及时扫除,边沟落叶马上清理,坑槽小洞第一时间补上……每一趟下来基本就要花掉一天的时间。

  尽管随着社会发展,机械化替代了很多人工作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养护工作压力所有减轻。比如说护坡分水沟的清理,基本上无法机械作业。陈太盛常要带着锄头、铲子、剪刀等工具徒手攀上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边坡上头作业,冬有冻土、夏有烈日,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但这都不影响陈太盛巡路日常。

  陈太盛在养护工作中,不仅做到脚勤,还做到了脑勤。他自学了水泥路面清灌缝、更换桥梁伸缩缝止水滞等技术,在宁德区域率先开展相关工作,累计施工水泥路面清灌缝170公里,最大程度降低了路面破损,节约了养护成本。

  应急突发“冲”在前

  古田盛产食用菌,产量达到全国90%以上,而古田也是宁德市至今没有实现和中心城区通高速的县份,宁古公路就成了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黄金通道”,车流量大,道路常常沉陷、坑槽和路基“弹簧”,陈太盛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待命状态,一有应急突发情况,他总是冲在第一位,充分展示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风雨兼程“民”在心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泥土路,到坑坑洼洼的柏油路,从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再到如今沥行车舒适的青混泥土路,路在不断升级,但陈太盛始终风雨兼程,“为民护路”的初心不变。

  护路三十载,真情暖归途。陈太盛的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也赢得了掌声和认可,在他的带领下,自2002年以来,杉洋站连年荣获省、市“先进班组”称号。在宁德市公路中心、市文明办创建文明班站活动中成绩突出,荣获“文明班站”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局“先进生产者”,2005年被评为福建省公路管理局“优秀养路工”,2006年被评为宁德市新长征突击手,2011年荣获中共宁德市公路局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