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2日电(姚晓莹 陈宇捷)近年来,随着幼儿托育需求的增长,托育行业发展迅速,各类托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由于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托育机构中的意外事故也时有发生。近日,罗源法院通过诉前调解高效化解了一起幼儿在托育机构受伤引发的教育机构责任纠纷,力促“事心双解”,实现“案结事了”。
2023年2月,在一家托育机构中,一名2周多的小孩甩动串珠绳子时不慎甩到另一名小孩的脸上,致其门牙断裂。而附近的教师及保育员在孩子甩动玩耍将近一分钟内并未及时制止这一行为。事故发生后,机构负责人积极配合并承担相应医疗费。考虑到后续复查的可能性,家长向罗源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托育机构赔偿其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交通费、后续医疗费及精神损失费等各项经济损失共计36322元。
接收案件后,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征得当事人诉前调解同意后,第一时间将案件委派给“肖老师工作室”调解员肖孝水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托育机构认为机构已积极配合家长对孩子的牙齿进行诊治,也多次上门慰问,并愿意给予相应赔偿,但是孩子家长要求的赔偿金额过高。而孩子家长则认为门牙受损可能会影响孩子日常咬合及面容面貌,在未长出恒牙前门牙是何状况无从知晓。双方各执己见,调解一时陷入僵局。
在调解员长达二十天努力沟通的基础上,双方当事人的态度有所缓和,同意再沟通一次。
“目前孩子年龄尚小,乳牙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然脱落长出恒牙,不必过度担忧……”教育机构负责人说到。
“口腔诊治费用确实比较高,在医生建议后续复查的情况下,我们也肯定会陪孩子前往福州进行复查,所以也要适当增加赔偿金额……”
调解室内,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肖孝水耐心倾听双方的意见,并以法为据、以情感人,劝说双方换位思考,不断缩小赔偿金额差距。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由托育机构赔偿孩子家长10000元。协议签订当天,托育机构便积极履行了赔付义务。
近年来,罗源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坚持把非诉讼纠纷机制挺在前面,有效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以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