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厦门:雨污分流治“顽疾” 受益居民笑开颜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9日电 (何方旭)雨污管道问题是厦门城市内循环系统上的“顽疾”,每逢雨季,雨水便会混杂着污水从溢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位于城区的筼筜湖由于周边小区混接、错接现象严重,水体环境严重受损,雨污分流系统改造迫在眉睫。

  非开挖修复。
非开挖修复。

  中交四航局承建的思明区污水“两高”建设筼筜湖北岸及前埔区域排水管网改造工程C片区内容包括458个小区、84条道路,改造面积10.31平方公里。

  如今, C片区225个小区、36条道路、5.985平方公里的“雨污分流”施工已顺利完成,新的雨污分流系统也已顺利投入使用,长期困扰居民的问题得到了根治。

  “现在啊,下水道不堵了,小区里也不积水,下雨天不用再担心污水反冒到家里了!”居民李大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中交四航局相关人士介绍说,通过前期调研,他们发现思明区市政道路污水管道使用年限长,管道淤积严重,错混接点14000余个,雨污分流的干扰因素众多、难度巨大。

  要想实现雨污分流的目标,首先要对市政道路管道进行整治。“项目处于厦门市中心,市政道路交通流量大,部分管道周边管线密集,如果采用原设计常规开挖换管,不仅对道路交通影响大,且施工工期长。”总承包项目经理刘同庆对此一筹莫展。

  为此,刘同庆带领技术团队对道路施工工艺及道路交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根据道路的车流量大小、宽度、公共交通等方面因素,决定以思明区龙翔路为样板,结合现场环境针对不同技术开展模拟试验。

  经过近一个月试验,技术团队找到了最适合项目繁忙道路施工的紫外光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技术。这种工艺施工速度快、修复质量高、施工占地面积小,仅需要一辆固化车、占一条车道就能正常施工,是项目施工的最佳选择。在新技术的助力下,项目进度得以快速推进。

  但部分地区施工生产环境复杂,新技术也有难以运用的情况。

  为解决难题,张锦雄深入施工现场对破损管道进行实地勘察,决定打一场开挖换管的“闪电战”。

  项目团队提前梳理出换管路段,积极进行多方沟通,同时投入3个班组、3辆挖机、2辆装载车,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一个点位的换管施工,用半个月时间完成整条道路的施工作业。在项目部齐心协力下市政道路部分区域开挖施工“拦路虎”问题成功解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