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侨批情,家国赤子心。2023年是“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10月12日,厦门市侨联主办、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承办的“家国情怀 侨批记忆”侨批文化图片展在团结大厦一楼展出。同期举办“侨批文化论坛”,通过真实史料、生动讲解,展现华侨华人对家乡事业的贡献和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厦门市侨联主席陈俊泳、副主席杜瑞田,市侨联兼职副主席、集美区侨联主席陈群英,翔安区侨联主席朱延望,侨批研究专家、收藏家,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本地高校专家、学者、学生,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会员,市侨联其他直属团体单位负责人及海外侨团代表等出席活动。

侨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本次展览从侨批历史、侨批精神等方面以图片和文字结合通过展现华侨华人海外奋斗、参加抗战和建设家乡的历史进程,揭示了一封封书信中蕴含的故乡情结、亲情文化和爱国情怀。
论坛上,多位侨批研究专家作了主题发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焦建华从近代闽南侨批网络的萌发与形成过程切入,展现了一批批华侨华人对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教授沈惠芬作了主题为“侨批保存华人跨国迁移的历史记忆:以太平洋战争侨批为中心”的发言,并提出了对侨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若干建议。侨批收藏与研究专家黄清海以“闽南侨批中的家国情怀与侨批精神”为题,详细回顾了闽南侨批的发展史以及侨批精神的重要意义。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教授聂德宁主持论坛并作总结发言,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挖掘、宣传侨批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学术、文化和经济价值,弘扬华侨精神。
陈俊泳表示,闽南有句老话:“侨汇到一单,较好农事收一山。”厦门是重点侨乡,历史上也是福建华侨侨批集散中心,在研究侨批方面有着独特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市侨联将进一步助推各方资源紧密合作,共同促进侨批文化的保护利用和宣传。她对侨批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三点建议:一要加强对侨批的收集、保护、修复和管理,丰富藏品,深入解读,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侨批故事,不断扩大受众,提升侨批的文化宣传功能。 二要加强对侨批资料的挖掘、整理与研究,通过对侨批所提供的丰富、多元、生动资料的深入解读,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研究及侨乡社会研究补充新的内容。三要加强侨批宣传,积极宣介侨批所蕴含的拼搏奋进、仁爱亲和、诚实守信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通过侨批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