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架起“连心桥” 画好“同心圆” 莆田市工商联凝心聚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莆田市是全国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市民营经济活跃、异地商会众多、莆商实力雄厚。今年以来,莆田市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主题教育,围绕企业家所思所盼所想,聚焦民营经济发展难点痛点堵点,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致力架起政企互动“连心桥”,画好政企交流“同心圆”,织密稳企护企“守护网”,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倾情亲商重商爱商,架起政企互动“连心桥”。一是设立“莆田企业家日”。从2023年起,牵头策划推动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莆田企业家日”,在各领域举办系列活动,隆重表彰“突出经济贡献”企业,让企业家站前台、当主角,以一城之名向企业家致敬,倾一城之力助企业家腾飞,集一城之爱为企业家喝彩。二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举办“企业家早餐会”,邀请12个重点产业的企业代表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进早餐,面对面畅谈企业发展现状、共话产业发展未来。策划“同心·大家谈”民营企业家专场活动。分级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16场,组织民营经济领域企业家代表议政建言。三是完善联谊交流机制。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驻外党组织、异地莆田商会“四个一”机制,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机制,32名厅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74家异地商会、32家重点民营企业,挂钩联系、联谊交友常态化、制度化。四是打造在线交流平台。牵头打造“天下莆人”APP交流平台,目前已完成试运行,计划建成集家乡资讯动态、在线互动交流、在外莆商莆侨数据库、意见建议收集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交流平台。

  二、汇聚莆商莆人莆智,画好莆田发展“同心圆”。一是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连续两年高规格召开莆田市民营经济暨产业发展大会,邀请异地商会、海外侨团负责人和知名莆商共700多人次参加,推介莆田投资环境,开展集中签约活动。推荐莆田市36名重点企业、商协会负责人担任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企业协会、专家政策组成员,汇聚莆商莆智献计产业发展。二是推动莆商回归。深入实施莆商回归提升工程,在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设立招商分中心,依托异地莆田商会设立异地商会招商联络处,广泛收集招商线索,今年共组织各类招商推介20余场次,收集有效招商线索8个,推动实质性对接项目3个,计划投资60亿元。三是借势借力招商。借势借力全国、全省工商联资源,在全国首创“产业链+行业商会”招商模式,市工商联与全国工商联12个直属行业商会签订招商协议,助力莆田招商引资,共组织开展具体对接活动8场,推动全国工商联行业高端资源赋能莆田。四是拓展商会网络。针对镇街商会覆盖面不广问题,将2023年定为“镇街商会组建攻坚年”,逐个县区、逐个乡镇指导商会组建,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拓展,今年以来全市新成立镇街商会29个,总数达 49个,覆盖面达91%,力争10月底实现镇街商会全覆盖。镇街商会成为服务镇街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的新平台。

  三、强化助企稳企护企,织密立体服务“防护网”。一是打出政策措施“组合拳”。召开市委八届五次全会部署实施民营经济强市战略,出台36条意见,逐一细化分解抓落实。26个涉企部门跟进梳理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360多条具体举措,涉及市场准入、技术创新、品牌创建、要素保障等各方面,形成了助企纾困的政策“大礼包”。二是建立诉求反映“直通车”。以市委办、市府办名义出台《建立莆田市“企业家接待日”工作机制的通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接待企业家,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向社会公开预约登记,接访活动全程开放,问题不筛选、时间不限定,并用好大数据平台,落实“两个清单”,见筋见骨、闭环落实。9月份以来共接待企业家28人次,现场协调解决问题31个。三是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建立民营企业走访调研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分片区走访商会、企业,全面了解企业所喜所忧所盼,今年以来,共组织三次集中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企业600多家,收集意见建议60条、困难问题241个。牵头开展民营经济运行情况调查,361家企业参与问卷调查,形成了《我市民营经济运行情况报告》,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四是完善意见建议办理“全闭环”。完善企业家意见建议受理办理常态化机制,用好全市亲清惠企平台,对企业家接待日、政企座谈会上反映的问题,结合日常走访调研中企业反映的问题,全部纳入亲清惠企平台闭环管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通过“全市一张图”不定期抽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全程跟进督查,办理情况纳入全市绩效考评内容,确保“件件有反馈、事事见落实”。(莆田市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