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三聚”融合 赋能营商“好环境”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16日电(杨菁云)“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仓山法院坚持靠前服务、靶向发力,全方位优化提升法治营商好环境。

  聚势科技赋能 以集约集成提升诉讼服务加速度

  仓山法院以“平台+智能”为建设导向和理念,搭建“e仓法”全域数智平台,建立集约集成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以智能助力诉讼服务升级提速。

  该院成立全省首家“众享法庭”,依托“一线一屏一终端”建立涉企案件调解智能匹配和集约管理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为涉企纠纷当事人精准分配调解员,并推出类案一人调解制度,提升涉企纠纷调解精准度、有效性。目前,“众享法庭”共有仓山区企联会、工商联等14个在线调解组织及190名调解员入驻,自成立以来,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链条化解涉企纠纷3811件,该院今年以来一审涉企纠纷案件收案数较去年同期比降22.32%,下降幅度位居全市法院首位。

  依托“e仓法”全域数智平台,推出诉讼、执行全流程及“智能立案为主、窗口立案为辅”、无纸化线上“两立案”“两服务”模式,当事人可通过线上登陆“e仓法”全域数智化平台上传起诉材料、录入案件要素,在线提交管辖权异议、财产保全等各类申请。今年以来,一审涉企民商事案件网上立案1720件,占同期一审涉企民商事案件立案数的90.86%,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21.41%。

  案件完成立案后,“e仓法”将自动触发送达任务、自动搜索送达地址、自动生成送达文书、自动反馈送达结果,送达成功率达90%以上,涉企案件送达时间由3-10天缩短至5个小时以内,大幅度压缩案件程序用时,满足商事主体高效司法需求。同时,针对买卖合同案由上诉案件,实行48小时内启动上诉案件送达程序机制,压缩一二审程序衔接耗时,进一步保障商事主体的诉讼权益。

  聚力依法保障 以平等保护促进实质解纷

  仓山法院参考上年度收案情况与近五年买卖合同案件增长比例,精准测算买卖合同案件量,选拔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2名青年法官领衔组建专业办案团队。推动“团队作战”效益最大化,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分工,细化办案流程衔接,降低过程损耗。同时,注重发挥资深法官“传帮带”作用,每周固定开展交流讨论,对疑难复杂的买卖合同案件进行研究剖析,对各类案件进行系统梳理,统一涉企案件裁判尺度、全面提高案件办理质效。今年以来,买卖合同团队审结案件426件,平均审理时间23.4天,诉前调解成功率达94.84%。

  贯通调解、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自动履行机制,随案发放《责令限期履行通知书》,提前告知企业当事人联合惩戒风险与失信责任追究后果,探索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综合考量被执行企业的生产条件、履行能力等因素,在不损害债权人权益前提下,优先采用“活封”“活扣”方法,降低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构建“执行员+调解员”和解团队,前置执行和解程序,结合“法律七进”等活动,走访被执行企业了解经营状况、履行能力,引导通过分期偿还、以物抵债等形式达成执行和解。今年以来,督促1960名被执行企业自动履行执行款5.6亿余元,404件执行案件达成和解、和解金额10.07亿元,163家被执行企业因此盘活资金、“造血重生”。

  打造“执破直通”合议庭,前置破产审查程序,将移送衔接、破产管理全流程工作归属于执行承办,出台《立审执程序对接破产程序》等制度。建立“三简三直”“执破融合”仓山品牌,实施“一案一策重整和解”“重生企业回访”等举措,快速推进企业重整和解清算。“执破直通”合议庭设立以来,依法移送破产审查案件49件,涉及执行案件近500件,受理破产案件34件、审结28件,清理长期“执行不能”执行案件89件,债权人受偿金额近800万元,“东瑞”“海鸟飞鱼”“创新创业”等企业通过破产程序和解重生。

  聚能护航发展 以法治方式引领发展

  仓山法院持续推进“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调研活动,与区企联会联合开展“一季度一走访”活动,深入一线访企情、解企困,为企业提供精准化司法服务。今年以来,走访企业127次,组织企业家座谈活动8场次。

  在园区设立民营经济司法服务保障中心工作站,做好对接指导解纷、提供“法治体检”、发布法律指引等工作,开展“把脉问诊”法治体检6场次。发放《企业法律风险提示书》,就企业如何规范内部管理、防控经营风险提出切实可行性法律意见,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争做“无讼企业”。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牵引,主动邀请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市律师协会代表等参观视察、监督法院工作,并就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建设、防范化解涉企纠纷等工作交流座谈,及时梳理总结、采纳落实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