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新型储能受关注 专家共探行业发展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9日电 (彭莉芳)当下,储能行业被普遍认为已进入高速发展期。面对这个新赛道,业内人士8日聚首福建厦门,共探储能行业的发展。

  在“双碳”背景下,风电、光伏发电被视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但其“靠天吃饭”的特性,给能源安全供应提出了挑战。此背景下,新型储能被寄予厚望。

  在当天举行的2023年储能发展论坛上,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院长郑志锋表示,新型储能兼顾新能源的消纳与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他认为,以新型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初步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将助力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的主体地位。

  厦门光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余建贤认为,储能系统对于风、光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转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各类储能系统存在一定不足,需要有借助新材料的创新发展来完善,为新能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注入新的动力。

  “储能安全需防患未'燃'。”清华海峡院工商业储能系统研究中心高级专家史梓男建议,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电池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建立储能系统在线状态评估与主动安全预警,优化储能电站运维策略,对预防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不同类型储能系统正在被不断开发,具有储能密度高、储存方式灵活、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的氢能储能,被视为能源储存的重要方式。

  嘉庚创新实验室教授方晓亮是氢能领域研究的佼佼者,所在实验室研发的电解水制绿氢技术与装备达国际领先水平。方晓亮表示,国内氢能产业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大,突破氢的制备、储运及应用环节的难关后,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

  目前,嘉庚创新实验室正积极参与厦门湾海上风电制氢-绿氨-氢氨动力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助力打造中国海上绿氢重要示范、实测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