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9日电(叶艺琳 刘碧云)“协同创新工程的目标是围绕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开展农业科技重大项目攻关,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余文权表示,项目启动至今,执行期已经过半,取得不少亮眼的阶段性成果。
2021年,福建省农科院根据省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签订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协同创新工程战略”合作协议,牵头启动实施了特色现代农业“5511”协同创新工程。28日召开协同创新工程中期评估会,就进展情况作了总结回顾。

福建省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实施了闽台特色园艺作物新品种测试与三产融合示范、高产优质水稻新种质分子创制及应用、薯类分子育种技术创新等22个项目。农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与新种质创制方面进展显著,推动了“福建省植物品种测试中心”挂牌成立,成为我国首家在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基础上同时成立省级测试中心的机构;加强了植物品种测试技术创新,研制出文心兰属、虾脊兰属、姜荷花及广东万年青属品种DUS测试指南;自主选育的马铃薯品种“闽薯1号”获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重点推介;育成了一批产量高、品质优、适制性广的茶树新品种,其中春萱、福萱、瑞萱、韩冠茶、皇冠茶已通过国家非农作物品种登记;建立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平台,全面提升育种技术,创制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水稻新种质……创制优异种质资源204份,育成作物新品种41个通过省级以上审(认)定,其中国审(登记)2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34个。协同创新工程的实施,为福建种业创新、粮食安全、地力提升、数字农业发展、抗灾减灾能力、产业集聚提升等方面提供了科技支撑。
福建省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华东分中心、农业种质资源库等协同创新平台5个,柔性引进院士、学科领军人才、国内知名科学家等30人次;选送科技人员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或访学研修35人,培养了1支现代化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了1个乡村振兴高端智库,推动了资源整合,强化了优势互补,提升了福建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福建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