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永安:村里有了治安“前哨员”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6日电 (魏兴谷 陈婧)6月1日晚,永安市槐南镇洋头村的警务助理朱传剑和村巡防队员,戴着红袖章,拿着手电筒,沿着安贞堡景区、学校、古玩一条街等线路例行治安巡逻,夜色中闪烁的光线,让寂静和谐的村庄多了一分安宁。

  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百姓幸福的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大胆创新‘441’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工作机制,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平安槐南建设。”槐南镇党委书记罗光乾说。

  “441”工作机制其中的一个“4”,即建立志愿者、乡贤、巡防队、评理员4支队伍。槐南镇在此基础上,再为每个村聘用一名警务助理,协助化解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问题。

  “一村一警务助理”,这支队伍怎么建?“我们在辖区内14个建制村推荐的基础上,对人员进行审核把关,正式聘用后,做好相关培训工作。”槐南派出所所长项建说。

  第一时间到达矛盾纠纷现场,是每个村警务助理的工作亮点。

  去年除夕。下午3点多,朱传剑接到电话,村里两位老人因房前屋后空地发生纠纷。挂断电话,朱传剑约上村干部马上到达现场。

  “两人是邻居,年龄都八十多岁了,为了一点空地归属争吵了很多年。”朱传剑说,当天,一位老人一楼后门的玻璃已经被砸坏,其中一人手上还在流血。

  朱传剑安排村干部送老人到村卫生所包扎后,把两家人聚拢过来,心平气和进行调解。虽然两位老人斗气多年,子女们倒还通情达理。在双方答应做好各自老人思想工作后,喜庆的焰火点亮了村庄的夜空。

  “我们聘请的警务助理对当地情况熟悉,在村里有一定的威望,第一时间到达矛盾纠纷现场后,可以维持现场秩序,避免事态进一步激化,发挥了第一道屏障的作用。”项建说,如果仅依靠派出所力量,接警后从所里到达最远的行政村至少需要半小时,哪怕是较近的行政村,警务助理到达现场的时间也会比所里的民警更快。

  朱传剑及时化解纠纷,村民矛盾没有再升级,为派出所集约警力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