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擦亮福厦高铁的“千里眼”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14日电 (车爱云)“11号道岔卡阻试验被自动切断了,请抓紧查一下是什么问题”。接到泉州南站控制台试验人员的通知后,石嘉伟迅速冲进机房,拿着一块数字表在线缆密布的架子后面测试起来。

  “11号道岔往定位操……,总保护继电器吸起后就落下了,我知道什么原因了”。简单观察了设备状态,石嘉伟对处理这个故障已经胸有成竹了。

石嘉伟在福厦高铁泉州南站钢轨接缝处电阻值。车文帅摄
石嘉伟在福厦高铁泉州南站钢轨接缝处电阻值。车文帅摄

  “3线圈电没送过来,我再确认一下,应该是总保护继电器没有构成自闭条件,查下设计图,肯定少了根线”。不到五分钟时间,石嘉伟就准确找到了故障原因。

  “‘连挂’期间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发现和处理完一件隐患,我们就会开展全线排查,确保这条高铁绝对安全”。处理完故障后,石嘉伟心情明显轻松了许多。

  石嘉伟是江西九江人,今年25岁,201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电务段工作,肯干肯学的他,不到四年时间就从一名铁路“小白”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福厦高铁静态验收启动后,为了掌握新技术,他主动报名参加验收工作。

  “我们今天在泉州南站开展信号设备‘连挂’试验,主要目的是将安装车站站房内的控制设备通过电缆与车站室外站场上的设备连通起来,再经过试验人员按规定程序试验正确后,控制台就可以控制室外的设备实现接发列车功能。车站控制台通过光纤接入到南昌行车调度中心,南昌那边就可以对泉州南站进行控制,相当于为福厦高铁安装了‘千里眼’”。当记者问到今天的作业内容时,石嘉伟向记者详细答道。

  “今年2月11日我从南龙铁路三明北站来到福厦高铁,我们日常工作基本上在室外,这里海风大,尤其是到几座跨海大桥上,风大太阳毒,刚开始还不太适应。但是高铁新技术对我很有吸引力,最困难的时期不知不觉也撑过来了”。由于长期要经受海风“袭击”,石嘉伟脸上黝黑的皮肤散布着不少白斑,嘴唇经历反复脱皮后,两侧明显比中间更黑,现在的外表与他25岁的年纪完全不相符。尽管工作很辛苦,但石嘉伟说到这段时间的经历,学到新技术的满足感还是很自然的从脸上流露了出来。由于工作表现突出,石嘉伟被指定为泉州南站信号工区负责人,他说道:“现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感觉工作的步子也更稳了”。

石嘉伟在福厦高铁泉州南站测试轨道电路电压。车文帅摄
石嘉伟在福厦高铁泉州南站测试轨道电路电压。车文帅摄

  福厦高铁已于4月12日正式开始送电,意味着静态验收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随着时间推移,石嘉伟的工作将伴随着这条高铁线路逐步进入联调联试、开通运营而更加繁忙起来,面对以后的工作,石嘉伟也有自己的想法:“我的工作就是擦亮好福厦高铁的‘千里眼’,高铁列车安全通过泉州南站是单位交给我的任务,也是我作为一名铁路职工的使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