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反诈“厦门经验”推广二周年 厦门交出靓丽答卷

  3月15日下午,厦门市政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举行的“厦门反诈进行时——反诈‘厦门经验’推广二周年主题活动”上,市联席会议召集人、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局长黄卫东通报了两年来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作情况。

反诈产品长廊向市民展示各种反诈宣传品(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反诈产品长廊向市民展示各种反诈宣传品(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灌口大妈”反骗队在做生意的间歇进行反诈骗宣传(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灌口大妈”反骗队在做生意的间歇进行反诈骗宣传(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在反诈行动中受到表彰的单位代表上台领奖(厦门警方供图)
在反诈行动中受到表彰的单位代表上台领奖(厦门警方供图)
金融机构也是反诈行动中的主力军(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金融机构也是反诈行动中的主力军(东南网记者 刘玮 摄)

  自2021年3月15日,国务院联席办推广反诈“厦门经验”以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刑事警情在2020年逆势下降24.96%的基础上,分别再降19.6%、17.4%,劝阻42.2万名已掉入诈骗陷阱的群众,劝阻挽回群众损失12.8亿元,连续两年取得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综合考评、综治考评全省“双第一”。

  此次主题活动旨在集中展示两年来厦门市在践行“精准宣防、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的“厦门经验”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充分体现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的坚定决心,进一步汇聚全社会反诈的强大合力。

  活动中还对15家反诈成效突出单位、20名反诈骗优秀个人、20名反诈标兵、20个反诈骗技能大赛优秀作品进行表彰。11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厦门公安机关8个分局通过反诈技战法和反诈宣传产品展示、案例通报、当事人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与现场300余名群众进行了防骗互动交流。

  劝阻挽损12.8亿元

  反诈综合考评、综治考评连续两年全省“双第一”

  在打击破案方面,厦门警方坚持以快打快、每案必研,推动“专案攻坚”高效化。通过深化追查、制定大要案督办机制等工作举措,创新总结出“打回流、断链条、挖金主”技战法。两年来,抓获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数连续同比上升39.81%、29.08%,共抓获幕后金主19名;全市47起案值50万元以上案件100%侦破,其中“链条式”打击破案达标率为93.75%,位居全省第一;先后发起3次全国集群战役,专案获部省领导高度肯定。

  同时,厦门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破案与追赃同步、打击与挽损并重”的理念,全力做好退赃挽损工作。紧急止付机制,每案必追赃机制,涉案资金依法处置机制,警银、警信、警企协作机制……系列创新举措让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实现“厦门经验”成效更好、成色更足。据悉,2021年和2022年,返还群众资金总额分别达1360万元、2607.43万元,连续同比上升11.2%、92%;止付冻结涉诈金额分别达1.52亿元、1.7亿元,连续同比上升10.3%、12.1%;累计劝阻42.2万名已掉入诈骗陷阱的群众,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2.8亿元。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厦门连续两年取得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综合考评、综治考评全省“双第一”;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先后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绩突出集体、“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并荣立集体一等功。

  全社会反诈“合力”最大化

  电诈刑事警情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

  厦门在实战中不断丰富反诈“厦门经验”核心内涵,凝聚党政主管合力、全民反诈合力、行业治理合力,营造了“精准宣防,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

  依托各级联席会议机制,全市组建了1078人的市、区两级反诈志愿者队伍,常态开展精准宣防、基础宣防,创造出许多接地气、有特色、出成效的反诈举措及品牌,持续推动“党政主管、综治主导、行业主责、公安主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反诈格局不断走深走实。在2020年电信网络诈骗刑事警情逆势下降的基础上,2021年和2022年同比再降19.6%、17.4%,其中,学生被骗警情同比下降25.19%。

  两年来,在有关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各部门持续深化部门间的合作,积极履责、整体联动,促使“外部合力”最大化。其中,厦门警方联合人行、通管、市场管理等部门出台涉及“两卡”以及企业主体的3份管控意见,深入推进“断卡”“断流”行动。两年来累计管控存量风险“两卡”账户10万余个,研判推送各类预警信息47.4万条,打击处理涉“两卡”违法犯罪嫌疑人近4000名,全市涉诈“两卡”数量呈现明显下降态势。

  三级反诈“专门队伍”职业化

  创新成果获公安部大奖

  两年来,厦门警方把创新建设职业化“专门队伍”、不断优化健全三级反诈体系作为深耕反诈领域的又一有力举措。在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这一“大脑中枢”调配指挥下,继续加大公安分局、公安派出所及各镇街专业力量配置。各公安分局成立专业化反诈专班,各公安派出所成立反诈小组,分别确定责任领导、配备专业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做强“强健腰部”,做精“神经末梢”。

  厦门警方还不断做实反诈技术支撑,充实刑事技术电子物证力量、开展打防建模,用“科技力量”打磨反诈专业队伍的“反诈利刃”,技术能力保持全国一流、全省领先。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先后斩获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二等奖、全省公安机关基层应用创新大赛、全省刑侦部门数据建模大赛第一名等。

  反诈“厦门经验”

  2020年以来,为解决传统“大水漫灌”反诈骗宣传模式中存在的耗费警力多、针对性不强、效果难评估等问题,厦门市公安局在全国首创了反诈骗精准宣防模式,探索形成以反诈骗阵地系统为支撑,从涉案要素信息反向查找潜在受害人,并进行有效劝阻的反诈精准宣防新办法,蹚出了一条“科技破题、源头阻断、机制跟进、体系重塑”的新路子。

  2021年3月15日,国务院联席办在厦门召开现场会,推广以反诈骗阵地系统为支撑,从涉案要素信息反向查找潜在受害人,并进行有效劝阻的反诈精准宣防“厦门经验”。

  案例一:

  一小时止付近百万元

  厦门警方始终坚持侦查破案与追赃挽损并重,最大限度帮群众挽回损失,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2023年2月,市打击治理中心不到一小时,成功追回某公司财务被骗资金近百万元。

  2023年2月2日上午,厦门某公司财务李女士被拉入了一个有“老总”“董事长”和自己的三人QQ群。随后,李女士接到自称“老总”的QQ信息,称需要立即将一笔100万元的“货款”转到指定账号中。李女士信以为真,立即通过公司账户将100万元转至“老总”提供的银行账号。真正的总经理接到转账短信后来电询问,李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赶紧拨打110报警。

  11时30分,市打击治理中心接到李女士报警后,立即启动资金紧急查询止付工作机制。止付专员在相关平台录入止付信息的同时,第一时间联系异地公安机关反诈中心,请求查询明细及止付协作。然而,李女士转出的资金已于转账十分钟后转移至5张二级嫌疑卡。

  为进一步提升查询止付效率,市打击治理中心立即安排2名止付专员、2名研判专员分工合作,分别与驻点银行展开止付工作。12时29分,经进一步追查,市打击治理中心在涉案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内,共计十二张银行账号共止付涉诈资金93.77万元,最大限度挽回了被害人的损失。

  案例二:

  争分夺秒,成功劝阻14.6万元诈骗

  2022年8月2日21时48分,市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妻子陈女士带小孩在观音山沙滩玩耍时,向亲戚借钱且不愿说明缘由,又一直联系不上,担心遇到诈骗。

  何厝所民警蔡祺民、辅警何维科敏锐察觉陈女士被骗的概率极大。他们快速出警,一方面不断尝试联系受害人,一方面采用“跑步前进”的方式在观音山附近搜寻。通过市打击治理中心及分局多部门协作合力,民警最终于22时18分在观音山一家酒店里找到了正在向对方转账的陈女士。蔡祺民果断抢过手机,成功阻止陈女士已输入一半验证码的钱款转出操作。看到登门到访的民警,陈女士才反应过来,瞬间蹲地大哭,反复询问“真的假的”,直呼“吓死我了”。经过民警及时劝阻,成功保住了陈女士卡中的14.6万元。

  原来,陈女士于当天15时许在家中接到自称某某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声称陈女士涉嫌一起洗钱案,要逮捕她。接着,“民警”在电话中要求陈女士找到一个私密的地方,把银行卡内的资金转至指定的银行账户以便“自证清白”。轻信了骗子的陈女士便带孩子躲到了酒店,还将手机设置为勿扰模式,幸亏民警及时劝阻,否则将造成巨额损失。(记者 刘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