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争优争先争效开新局 厦门海警局助力鹭海“蓝色经济”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八闽大地吹响“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冲锋号角。厦门海警局立足特区优势,迎着朝阳,勇立潮头、勇担使命,忠诚守护着海上安全稳定,持续深化平安海域建设,为鹭海“蓝色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19年6月,厦门海警局及6个沿海区级海警工作站听令相继组建,全面担负起海上维权执法职责。厦门海警局全体执法员统筹推进“依法管海、科学治海、生态养海”,在更高起点上追求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海上巡逻管控、综合整治、执法打击力度。

  争优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厦门海警局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以探索试验、探路先行的奋进姿态,勇当先锋、争做标杆。2022年,厦门海警局在执法中创造了许多的全国海警第一、全国率先,办理首起海底电缆被损害案和走私冻品案;完成福建海警局首次独立组建舰艇编队远航实施海上缉毒任务,缴获毒品600余公斤;首次实施跨海区超远距离精准伏击,拦截航渡出境的涉案船只,“厦门样板”逐步在全国海警转发推广……

  4年来,在厦门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厦门各级海警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融入“平安厦门”建设大局,先后组织了“碧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门利剑”打击海上走私等专项执法行动,破获了“1905”全国首起利用远洋货轮从非洲走私濒危物种案、“2020.2.19”省内首起海洋非法倾废案、“10.25”特大走私毒品案等多类型海上大案要案,查办各类案件242起,抓获非法出入境人员297名,查处“三无”船舶21艘,查证走私毒品超2吨、非法倾废物近10万方,缴获涉案海砂约12万吨、濒危野生动物制品170余件,以及成品油、台杂货等大批涉案物品,总案值超2亿元,生动实践了海警部队执法为民、服务驻地经济发展的初心使命。

  “我是中国海警,你的行为已经涉嫌阻碍执行勤务,请立即停船接受检查,否则我艇将依法采取强制手段……”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赋予海警机构统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开展海上安全保卫,维护海上治安秩序,打击海上走私、偷渡,在职责范围内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渔业生产作业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预防、制止和惩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

厦门海警局成功办理中国海警首起海洋生态公益诉讼案。(厦门海警局供图)
厦门海警局成功办理中国海警首起海洋生态公益诉讼案。(厦门海警局供图)
查获特大走私毒品案(厦门海警局供图)
查获特大走私毒品案(厦门海警局供图)
厦门海警局舰艇编队(厦门海警局供图)
厦门海警局舰艇编队(厦门海警局供图)
查获违法船只(厦门海警局供图)
查获违法船只(厦门海警局供图)

  “守海有责、守海担责、守海尽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护航厦门海洋发展建设的成效是要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厦门海警局局长王华动情地说。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厦门海警局全面履行海警“7+1”职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是依据海警法统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和科技助力的生动实践,是依法管理、综合治理、规范高效、公正文明和谐并进的新时代发展答卷。

  厦门海警局坚持“警力下沉、阵地前移”的执法理念,推行网格化巡航执法模式,实现辖区海域全时掌控,稳步提高海上见警率、应急救援成功率;持续深化海砂综合治理、海域使用、海岛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多次组织专项攻坚会战;依托“信息大会战、辖区大走访”活动,深度融合驻地对海观通、雷达探测等资源,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海上防控网络,全方位提升海上态势感知能力。

  争先 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北起泉州围头湾角屿,南至漳州九龙江口,海岸线长194公里,海域面积4166平方公里,这是厦门海警局管辖的全部海域。小型船舶防越界预警系统、智慧海防系统、近岸雷达综合监控系统……7个辖区监测系统深度融合,形成信息可视化、网格化及数据化,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的防控网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厦门海警局坚持创新在管海治海的核心地位。随着2023年中国海警首家研判指挥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厦门海警局在海洋管理上取得新的突破与超越。置身于150平的研判指挥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5K高清显示8分屏,感受着智慧海警、科技管海的强大冲击力。管理平台轻轻一点,厦门的岸线、港岙口、码头以及重点岛礁3D全景呈现眼前。集远程操纵、自动巡航、精准侦查、执法监管、侦查取证功能于一体的无人机空中卫士系统,让指挥中心的执法员可以时时监控敏感海域船舶动态,第一时间感知海上态势。

  “走出去、引进来,优势的互补、资源的共享,让执法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厦门海警局政委邵道合积极协调厦门涉海资源力量,全力打造“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海上管控新格局。

  驻海警检察官办公室、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相继成立运行,海警局与驻地公安、海关、海事、边检、港口、港务、海洋与渔业等涉海部门的联勤协作,与涉海职能部门执法协作持续加强,所属工作站与辖区涉海单位建立执法协作办法63份,深化与市检察院协作配合,海域综合管控能力大幅度提升。4年来,厦门海警局牵头海事、海关、渔政等涉海部门开展“碧海”“净海”“獴猎”“雷霆”“深海卫士”专项巡航,检查各类船舶5952艘次。当合作成为常态,执法协作机制便是海上执法的“压舱石”。

  2022年10月10日,2名群众被困鼓浪屿印斗石,情况危急。厦门海警局海沧工作站接到95110报警后,火速前往,10分钟到现场,20分钟紧急救援,成功将受困群众安全转移。“海上有警情,拨打95110”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95110是中国海警向全社会公开的24小时海上报警服务平台,是海警获取执法信息、救助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4年来,厦门海警局通过95110平台接处警567次,参与海上抢险救援179次、救助群众53人,有效维护了厦门海域的安全稳定,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争效 依法维护“生态之美”

  2022年,不少幸运的市民在厦门海域偶遇“妈祖鱼”,在朋友圈晒出湛蓝海水中嬉戏腾跃的白海豚,画面十分温馨。据数据显示,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海域种群数量稳步提升,由20世纪90年代的60头增加到现在的近百头。

  2022年2月25日,厦门海警局联合厦门海事法院、厦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厦门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助繁育基地举办海洋公益诉讼生态修复赔偿金交付仪式,将一起海洋非法倾废案生态修复赔偿金共128万元交付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该笔生态修复赔偿金将用于海洋保护区环境损害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这也是海警机构首次以原告身份代表国家发起生态损害赔偿公益诉讼,有效净化了海洋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为白海豚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

  “生态司法+碳汇交易”这个新鲜词因“郭某非法采矿案”而被厦门群众熟知。在“郭某非法采矿案”成功宣判中,首次运用“生态司法+碳汇交易”机制,督促被告以购买碳汇的方式,履行替代性生态修复义务;在“陈某等人非法采矿案”成功宣判中,当事人赔偿海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生态修复费用1321余万元,系厦门市涉案金额最大的涉海公益诉讼案件。厦门海警局在执法中不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探索高质量发展中呈现出“生态之美”,4年共办理海洋行政案件115起,其中资源开发利用类案件92起、海洋生态环境类案件23起,助力厦门“蓝色经济”发展。(记者 卢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