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州市鼓楼区关工委:发挥“领头雁”作用 建立“五老”关爱工作室

  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24日电 (彭莉芳)近年来,福州市鼓楼区关工委坚持“党建带关建”,注重发挥“五老”的“领头雁”作用,成立“五老”关爱工作室,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模式,得到福建省、市关工委的充分肯定。

  在22日于福州召开的福建省关工委2023年全体委员会议上,福州市鼓楼区关工委主任陈亢分享了经验与做法。

福州市鼓楼区关工委主任陈亢。林敏 摄
福州市鼓楼区关工委主任陈亢。林敏 摄

  “近年来,我们在工作调研中发现,一批热心且具备专业特长的‘五老’骨干长期活跃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阵线上。”陈亢谈到,为充分整合这些“五老”资源,福州市鼓楼区关工委借鉴“名师工作室”经验,于2019年率先在鼓楼区鼓东街道庆城社区试点成立“何窦灵团队五老关爱工作室”。

  陈亢表示,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让“五老”提升责任感,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也更高。“五老”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进行文艺创作,丰富了区关工委巡讲报告团宣讲内容,使宣讲在青少年中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成效初显,福州市鼓楼区关工委实行以带头人名字命名及负责制,相继成立14个“五老”关爱工作室,涵盖青少年思想道德、传统文化、家风家教、家国情怀、社区综合治理、智残儿童关爱、普法宣传、书画艺术教育等方面,推动“五老”作用发挥长效性工作机制的形成。“五老”关爱工作室自此成为整合“五老”资源,发挥余热的有效平台。

  在工作中,“五老”关爱工作室盘活用好社区、学校“一老一少一普”及博物馆、教育基地等阵地资源,使之成为“五老”练内功展风采的平台。如“林展瑞传承民俗文化工作室”发挥个人在福州民俗文化及少年文艺创作上的特长,导演策划“红船向未来”等校园文艺活动30余场,编写乡土教材10余本,成为学校家喻户晓的关工委“民俗爷爷”。

  同时,“五老”们在“谈得来”、“跟得上”、“做得进”上下功夫,如今“小巷总理”林丹、“邮票爷爷”林国山、“门票大王”晏步军、“民俗爷爷”林展瑞、“冶山树魂人”陈元春、智残儿童的“阳妈妈”等已成为鼓楼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闪亮名片。

  “以往大家都各忙各的,很少一起交流关心下一代工作,现在通过工作室的运转,‘五老’志愿者可以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交流工作经验。”陈亢总结,“五老”们根据专长和志愿,使工作室成为关工委组织建设在基层的延伸与有利补充。

  鼓楼区“五老”队伍起步早、覆盖面广、带动性强,鼓楼区关工委“趁热打铁”,把加强“五老”队伍建设,作为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不仅通过组织推荐、社区邀请、个人报名、相互带动等形式,动员刚离任的社区书记担任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把具有专业特长的老同志吸收到队伍中来,登记造册、档案入“库”入“网”1015名,还引导“五老”关爱工作室在培育青少年思想品德、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根据青少年多元化需求,开展红色教育、传承民俗、经典诵读、普法宣传等活动共计1200余场。政治时事宣讲员、法治教育讲解员、思想道德辅导员、文明行为倡导员、失足青少年帮教员……这些都成为“五老”的新身份。

  陈亢表示,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时,“五老”又相继成立“老党员党建工作室”,如林丹、林国山、陈元春等“五老”关爱工作室都实现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不仅推动党建与“关建”的相互融合,还带动示范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丰富“近邻党建”载体和内涵。如“林国山五老关爱工作室”主动融入“西湖文化圈”品牌建设,参与宣传西湖文化、上门慰问孤寡老人、义务调解邻里矛盾纠纷、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系列服务,引导离退休党员干部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