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13日电(陈钦祥 洪华菁)在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镇,有一条平凡且特殊的水泥小道。在当地,百姓和驻地部队将其称之为“拥军路”。

这条“拥军路”长约100米,宽约5米,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羊肠小道”,却承载着数十载的浓厚军民情谊……
近日,福建福清市双拥办工作人员一行前往福清市高山镇走访慰问“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林代安先生的后人,向其家人送去了暖心的慰问和祝福的同时重走“拥军路”,以表达对林代安先生在拥军优属工作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林代安先生出生于1949年。20岁起,他便开始义务为部队铺路、修房、种菜、采购生活用品,被驻地部队亲切地称作“拥军大哥”。
1994年,林代安出资10万元,将龙高路前往薛港驻融部队的一段黄土小路变成了平坦整洁的水泥道。虽然只有100米,但这条小路串联起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见证了乡村的沧桑巨变和一批又一批年轻官兵的成长。久而久之,当地百姓和驻地部队便将这条路命名为“拥军路”。

此前,林代安先生先后获评“全国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福州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福清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并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林代安先生与世长辞,他的儿子林宗斌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继续为双拥工作贡献力量。

“父亲一辈子做过很多工作,但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始终坚持为部队做好事。当养路工的时候就修路、养路,后来跑运输、做工程,就为部队开荒种菜,改善大家的伙食。现在,我接替父亲继续做这些事,不仅仅是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更是想让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加入到拥军、爱军的队伍中。”林宗斌说到。
当天,福清市双拥办工作人员一行在驻地部队官兵的带领下重走“拥军路”。短短的100米,展现了林代安老先生倾尽全力为驻地部队无私奉献的一生。

据介绍,自1972年开始,林代安老先生便主动承担了这条路的养护工作。直到1994年出资重修,他累计为部队义务保养的路面约1400公里。几十年来,他先后拿出数十万元支援部队,他的家也被称为“八一服务社”和“军人接待站”。

“重新走上这条‘拥军路’,我们的感触颇多。林代安老先生对我们驻地部队始终装着一颗炙热的心,把部队官兵当作自己的亲人。他获得的每一项荣誉,都记录着他的悠悠爱国拥军情。我们也将以林老先生为榜样,将福清的双拥工作做出特色,为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双拥氛围做出应有的贡献。”福清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