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13日电(陈敏敏 刘彬)2月9日上午,福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烈士史料捐赠交接仪式,将征集到的陈金来烈士的炭笔画像、老红军杨采衡为烈士题词、陈振先烈士书信复印件等烈士史料,顺利交接到福建革命军事馆相关人员的手上。

为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营造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根据福建革命军事馆征集布展办公室关于协助征集相关烈士史料等工作的有关精神,福清的陈金来、陈振先2名烈士是福建革命军事馆“开国将军与革命英烈”专题展厅的重点展陈对象。

为此,福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相关镇街积极行动,多方走访,协调收集这两名烈士的相关图片、实物、音(视)频等史料。

仪式上,全体人员观看了陈金来、陈振先两名烈士的事迹介绍。陈金来烈士亲属陈上旭先生与福建革命军事馆签订捐赠协议,并向福建革命军事馆捐赠史料。其中,陈金来烈士的炭笔画像尤为引人注目,该画像是1938年3月,闽中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北上抗日时期所画。陈金来与战友在福州集结准备一同北上抗日,他身穿新四军指战员服装,心情无比激动,出发前叫战友画了这张戎装照。

后来,根据党组织安排,陈金来需留在闽中继续领导该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他服从安排,留在闽中,保留了抗日火种。
“我们将一直细心保存收藏至今的这些史料捐赠给福建革命军事馆,希望能够更好保存这些红色记忆,让更多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精神。”陈金来烈士孙子陈上旭先生说。

福建革命军事馆的工作人员接收了烈士文物,并向烈士亲属颁发《收藏证书》。福建革命军事馆的工作人员对烈士亲属的慷慨捐赠、福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指出,对于此次征集到的文物,会做好登记、管理和研究,发掘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切实发挥红色文物的精神滋养作用,让文物活起来,让革命先烈的精神流传下去。
烈士史料不仅是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和生动反映,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和永恒载体。每一件史料背后都蕴藏着动人的故事,都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英烈们青春的影像已定格,但传承红色基因永远在前行。(完)
相关链接:
1、陈金来烈士生平
陈金来(1901——1941),又名东生,海口东阁人,1918年流落印尼当鞋厂学徒,后开皮鞋店。1926年,因资助印尼反对荷兰殖民主义武装起义被驱逐回国,后在南宵村经营皮革店。1931年参加龙高暴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福清特支委员、中共福清县委委员、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委员。期间,以“整雅皮鞋店”老板身份开展地下革命工作。1941年,陈金来任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长、长乐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长,同年8月,陈金来组织策划并率队参加长乐琅尾港伏击战,零伤亡歼灭日军42人,击沉敌汽艇一艘,此次战役是我党领导的福建沿海抗日游击战中,战绩最大的一次伏击战,受到中共福建省委和华中局的嘉奖,陈金来荣获金质奖章。
2、陈振先烈士生平
陈振先(1922年—1947年),福清县海口镇人。别名拓夫,牺牲时年仅25岁。曾任中共福州第二市委书记,中共闽中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兼福平工委书记等职。他参加抗日游击队,在福清、长乐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为武装力量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1947年5月,因叛徒出卖,在福州被捕入狱,受尽严刑,忠贞不屈。同年10月30日,国民党保安司令部押送陈振先前往福清杀害,途中在长乐蕉岭,陈振先借机脱逃未成,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