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7日电 2月4日,由福建省科协主办,福建省科技馆和福建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康复与预防分会(下文简称“分会”)承办的福建科普大讲坛——“‘阳康’后的心血管病康复及预防”主题活动在福建省科技馆举行,福建省科协科普部、分会和福建省科技馆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相信待到春暖花开时,一切美好都会如期而至。”活动伊始,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内一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分会主任委员陈斌介绍了本次活动主题。过去的两个月,大多数人都经历了新冠感染和“阳康”转阴的阶段,“阳康”之后不少人遗留有胸闷、心慌、头晕、头痛,甚至呼吸困难等各种不适症状,同时还面临着各种健康上的困惑,这些症状和困惑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希望此次活动能够为大家答疑解惑,让参与活动的群众有所收获。
活动分为科普讲座和义诊服务两个环节。“阳康”之后,心肺如何保养恢复?“阳康”之后运动有什么注意事项?氧疗设备如何选择?三位分会的专家在科普讲座环节为大家一一做了详细解答。林建珍副主任医师首先登场,围绕“‘阳康’后的心肺康复”这一主题,旁征博引,以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为基础,首先介绍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社会面现状,再对新冠感染后可能带来的心肌炎、肺损伤、心肺功能衰退等综合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林医师从运动、生活作息、饮食等方面对“阳康”人群提出建议避免危险的发生,并通过现场演示教授观众们缓解呼吸急促的体位和日常呼吸技巧。
许锦鸿主治医师从运动对身心恢复有何益处、如何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估、哪些运动对“阳康”后恢复有帮助、“阳康”人员恢复运动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许医师指出,科学运动能够有效对抗病毒及卧床带来的身体能力下降,并延缓心肺功能退化,提升人体免疫力,加快病后康复进程。但是“阳康”人群在1—2周内静养是有必要的,并且在开始运动前的7天里,不能出现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满足以上条件,才能开始适度恢复运动。许医师还在现场教授大家运动前自我评估的六分钟步行试验。许医师建议将恢复锻炼分为五个阶段,即以呼吸练习为例的恢复准备阶段、以散步为例的低强度活动、以快走为例的中等强度活动、具有协调和有效技能的中等强度活动以及回归到基线练习。
对于氧疗设备的选择,许医师指出,一般氧流量1-3L的制氧机为日常保健作用,3L以上的制氧机才有治疗效果,家用制氧机仅有保健功效,不具备治疗功能。许医师建议,家庭最好选用氧浓度大于90%、噪音最好低于60分贝、经过ISO国际和CE欧洲质量体系认证的制氧机。
疫情虽已缓解,但是卫生消毒还是不能松懈。叶洪江副主任护师从个人日常防护和居家自我健康管理两个方面展开指导。介绍了如何正确选择、佩戴、存放、处理口罩,现场指正了部分观众口罩佩戴不规范的问题。叶护师特别指出,三岁以下儿童不适宜佩戴N95与成人口罩,应佩戴儿童口罩。对于提高免疫力,叶护师从饮食的角度给出五点建议:食物选择多样化,坚持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平均每天120—200g;清淡饮食,少油少盐,控糖限酒;规律进食,足量饮水。
科普讲座环节结束后,到场的医师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为观众进行了咨询和义诊,让不少群众吃下“定心丸”。陈斌、郑峰、张廷星三位主任医师在现场通过耐心地与群众交流与沟通,给出专业的诊疗意见和恢复指导方案。林威副主任医师通过直播的方式,在线解答网友的提问。
本次福建科普大讲坛主题活动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全媒体中心、福建广播电视报社提供线上同步直播支持。200多位群众到福建省科技馆现场参与活动,线上参与人数45万余人。参加活动的群众表示:“‘阳康’之后,呼吸一直存在不适。今天听完讲座指导,加上现场的诊治,给我后续的生活提供了不少帮助。”“能够和专家们直接面对面交流,这种机会很难得,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