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23日电(沈晓彬 凌明信)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就是荔枝的魅力,能够轻易俘获你,只把他乡做故乡。荔枝肉是闽菜经典,因外形酷似荔枝而得名,荔枝肉因思乡情切的梅妃江采萍而名,从此也有了,赏赐梨园戏,今为莆仙戏的风物传奇。”莆阳文化在现场雅集沉浸式中娓娓道来,雅集中的每个光景呈现,如春风送暖,催开了味蕾与文化的芳草萌芽,引发了现场嘉宾们纷纷惊叹......。

在莆田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中,发现了山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把莆田地区有人类生存活动的历史至少提早到距今2万年。千年来,莆阳大地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有文化,有历史,有沧桑,有艺术,“壶山兰水”,是赓续莆阳文明基因库最有力的告白。
12月17日晚,一场以“壶山兰水 福鲍平安”为主题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莆阳文化雅集在湄洲岛举行。雅集活动由莆田市人民政府主办,莆田市食品产业领导小组、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承办,莆田市食品行业协会、莆田市餐饮烹饪协会协办。

琴茶交融,共浴清音。当晚,活动以雅集的形式,分《山水序》《尤见初心》《愉见其乐》《凝香归一》《水天一色》《和》六个篇章,让嘉宾们现场欣赏感悟“十二道莆仙名菜”视频,穿插融入古琴、文枕琴等乐器,啸声吟唱、莆仙戏表演,将自然山水之音、文化意境转化巧妙融合,衬托十二道莆阳名菜,描绘莆阳文化的朴雅,让宾客们体验不一样的美食品鉴,讲述壶公山下、木兰溪畔,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和合大美。
一道道美食讲述着一段段历久弥新的故事
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一道“邹鲁余香”(子鱼)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千年时空的另一端。宋高宗绍兴八年,莆田举子黄公度高中状元。殿对时,高宗皇帝问他:卿土何奇?黄公度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陈俊卿答:地瘦载松柏,家贫子读书。以情怀亲近自然,莆仙沿海盛产子鱼。在宋代,不少名人就把莆产子鱼视为珍贵之物。地瘦载松柏,家贫子读书。“故乡”是文学上的重要母题,承载着每个人的记忆与归属感。莆仕的重教理念,在历代培养出诸多人才。

一道“大方无隅”(焖豆腐)让人感受到莆阳美食文化所带来的时光温度。一方豆腐融百味,越是平常之物,越能变幻出万般滋味。传说源于宋代涵江郭氏家的“孝子羹”,为了照顾年迈牙口不好的母亲,就用鲜豆腐为主料,佐以当地特产干贝、海蛎、虾仁和香菇,五花肉丝等配料,慢火焖熬而成。郭氏的孝心受到皇帝的褒奖,焖豆腐也由此在莆田流传开来。

一道“莺歌燕舞”(莆田扁食),形似春燕并以之命名的美食,千年来温暖着游子梦想的征途,引燃了“以文化民、以文兴莆”的史诗。相传,宋代莆田西天尾梯云斋(澄渚书堂)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晚上为师生们准备一碗“肉包肉”的扁食,再用书院旁“慧泉井”的甘泉煮成可口的汤食。在特制美食的滋养下,师生操经文纬武之质,修至诚明理之德,书院走出十几名进士,澄渚村因而留下了“甲科世第,七叶联芳”的佳话。

无论是一份古法荔枝肉、一碗焖豆腐,还是一碗妈祖长寿面,抑或是燕肉扁食、红团,都渗入太多的地方历史、民俗、民情,装盛着莆田人的集体乡愁!一座城市,一种味道,一种乡愁,一个向往。莆田市共有海外华侨华人150万人,港澳同胞13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妈祖文化在全世界更是有着三亿多的信仰者,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一座城市的旅人,一种味道便可以告慰心灵。源远流长的莆阳美食文化,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和生活方式,传承着一方文化,成为建设美丽莆田路上的富贵精神财富。
一帧帧诗画意境擦亮一座古府新市的名片
巍巍壶山,依依兰水,有着清代顺治年间就始定的二十四景,遍览莆阳大地,无论是木兰春涨、壶公致雨还是绶溪钓艇、九华叠翠,抑或是三紫凌云、湄屿潮音……莆阳大地山山水水都承载着兴化大地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淳朴的民风和民俗,也孕育出多姿多彩的食材,可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美味。在第七届世界妈祖论坛期间精心组织这场“莆阳文化”雅集不仅为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莆田形象,让海内外宾客来一趟“舌尖旅行”,去感受莆阳大地舌尖上的“非遗美食”;还为了海内外宾客感受莆阳大地的山水之美,品读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千年文化。雅集文化宴活动用最浅显的生活常态,演绎传统风雅,把传统文化精神物化成看得见、听得着、闻得到、吃得了的生活形态,让莆阳传统文化深入莆田人民生活的角角落落,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润物无声”的推动力量。

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总体部署中,作为三大传统产业之一的食品产业该如何发力,莆田市政协主席、市食品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组长沈萌芽带领团队,系统谋划、深入论证、精准落地。雅集活动执行工作小组踏遍莆田的山山水水,从古朴的三清殿到仙游大山深处的村落再到“瓣香起湄洲”的妈祖圣地湄洲岛....。。编导们拍下了12道美味佳肴,更纪录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以美食为题弘扬莆阳优秀传统文化,以历史文化典故设计定制雅集文化菜单。在每一种食材、每一种制作工艺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彰显着莆田传统文化的璀璨;同时通过描绘人和食物的故事,展示着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的关系。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讲述莆田好故事,传播莆田好声音,共同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做民心相通的传播者、人文交流的促进者,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的美好画卷。在第七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二十四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壶山兰水 福鲍平安”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莆阳文化”雅集活动,以莆阳山水为主题,以弘扬莆阳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莆田名菜为核心体现方式的沉浸式活动,让文化和艺术演变为人民群众生活的态度和内容。
一场文化雅集助推千亿产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当前,莆田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坚持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总抓手,做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港口崛起‘五篇文章’,实施创新、数字、品牌三大战略,强化人才、营商环境两大支撑,打造妈祖故里文化名城、匠心智造产业新城、山水诗画生态韵城、通江达海战略港城,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莆田市政协主席、市食品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组长沈萌芽指出,“文化如何为产业发展助力,成为撬动产业发展的支点,才是本次举办莆阳文化雅集的目的所在。没有文化内涵支撑的地方菜,注定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和生理需求的最低线,缺少了灵性和动力”。

“食品产业的发展与发达,一定与一座城市的饮食文化氛围分不开,更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品格息息相关。所以,要重文化传续师承,让莆仙菜浸润更多匠心的烹制;要构建品牌文化,让莆仙名菜充满市场竞争活力;要塑造城市文化品格,聚力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让‘文化雅集’成为莆田又一张文化名片,让莆田成为一座美食之城。” 莆田市政协主席、市食品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组长沈萌芽这样强调着。

食品产业是莆田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美食与文化结合,将是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方向。莆田市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食品产业链合纵连横、上拓下展,围绕“至2026年,食品产业实现1000亿元产值”发展目标和“接一强二连三,培十强百争千”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世界啤酒之城、中国预制菜肴之都、福建休闲食品重要加工基地。莆田食品产业正在迈向更广阔的舞台,主攻方向剑指千亿,“舌尖上”的千亿产业集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毓山秀水孕育盎然生机,千年古邑涌动发展热潮,在不断提升业态质量、繁荣人间烟火中,是莆田食品产业的兴盛繁荣,也是用味道记住一座城市,用美食传承一方文化的生动写照。“文化+”正在助力莆田产业高质量发展,“莆阳文化”雅集盛宴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带来新收获。

莆阳的美食文化,是一抹徜徉在兴化儿女心灵原乡中的“蒹葭”。一勺一箸饱含着浓浓的乡愁,一古一今唤醒了家乡的味道,一菜一品承载着兴化儿女的梦想。当美食邂逅文化,将喷出怎样的火花?热爱生活,从这场“莆阳文化”雅集盛宴开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