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金骏眉红茶发展再遇新机遇:借申遗“东风” 助乡村振兴

  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1日电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项目包括了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武夷山桐木村: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所立“正山小种发源地和金骏眉发源地”石碑。
武夷山桐木村: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所立“正山小种发源地和金骏眉发源地”石碑。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也是世界红茶、乌龙茶发源地,古代“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山拥有历史久远的茶文化,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

  约四百五十年前(明朝中后期),正山小种红茶诞生于武夷山桐木关,作为世界红茶鼻祖,开启了世界红茶发展史;17世纪初,正山小种红茶漂洋过海,掀起英伦下午茶文化,推动中国红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展。

  由于正山小种红茶独特的品质,使其成为欧美家喻户晓的名茶Lapsang Souchong。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拜伦在他的长诗里写道:“我觉得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2017年,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正山小种红茶已历经400余年发展、24代传承,可谓是中国红茶发展的见证者和活化石。

茶届泰斗张天福先生2001年为正山小种红茶第24代传人江元勋题字:“茶业世家”。
茶届泰斗张天福先生2001年为正山小种红茶第24代传人江元勋题字:“茶业世家”。

  2005年,正山小种红茶第24代传人江元勋在传统正山小种红茶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制出金骏眉红茶,以其“清、香、甘”的品质特征开启全国清饮热潮,打开内销红茶市场。金骏眉红茶不仅带动武夷山及周边区县红茶产业蓬勃发展,也推动全国红茶产业走出低谷,改变了中国红茶产业给国外做原料而过度依赖外贸的局面。

茶农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的高山上采摘野生小叶种茶的芽尖。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茶农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的高山上采摘野生小叶种茶的芽尖。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武夷山传统红茶“正山小种”技艺传承人江元勋(左)在鉴品“金骏眉”。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武夷山传统红茶“正山小种”技艺传承人江元勋(左)在鉴品“金骏眉”。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2010年起,传承并发扬了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的金骏眉红茶工艺,与贵州、湖南、湖北等十余省份茶产区的茶树品种和政策资源结合,研发出一系列具有骏眉红茶统一标准并兼具地方特色的名优红茶,培育各地的红茶代表性品牌和企业,带动全国约10万户茶农提技增收,助力各茶产区的精准脱贫和生态经济发展。

湖北恩施巴东县:借鉴正山小种红茶全产业链模式,建设巴东红茶文化体验馆,提升巴东茶产业发展水平。
湖北恩施巴东县:借鉴正山小种红茶全产业链模式,建设巴东红茶文化体验馆,提升巴东茶产业发展水平。
贵州黔西南普安县:引入金骏眉技术标准,应用“三变模式”,助力普安县2020年脱贫摘帽。
贵州黔西南普安县:引入金骏眉技术标准,应用“三变模式”,助力普安县2020年脱贫摘帽。

  茶业是中国的特色优势产业,茶文化、茶产业在我国历史文化、国计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非遗技艺杰出代表的正山小种红茶,将在新时代里继续创新发展,把非遗技艺的历史价值进一步挖掘推广到全国茶产区,助力各地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