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4日电(叶艺琳 倪玉武 吴泽楷)“40年,默默坚守;40年,无怨无悔!”这是在光荣退休仪式上,对张海峰的评价。
张海峰是漳州监狱二十二分监区的一名普通民警。1982年1月,19岁的张海峰从部队退役后,在父亲的影响下迈入青海省监狱系统,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1996年他与爱人一起调入福建监狱,1998年4月,他又服从组织安排,成为第一批调入漳州大队工作的监狱民警之一。

漳州监狱八监区二十二分监区,是一个担负全监罪犯一日三餐生活保障的单位,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4月,张海峰因工作需要调入到这个新的工作岗位,并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在张海峰工作的案前还贴着一张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安排表》:凌晨4:40起床,5:00带罪犯到蒸饭车间煮稀饭,6:00配送早餐,7:30收回房车,8:00清理伙房,9:00验收菜品,10:30配送午餐……值班时他总是第一个到达伙房现场,从各种干鲜食材进货验收、各式饭菜洗、蒸、炒后逐一配送,到菜品的质量检验、成品菜后留样备查,在各个环节总能看到张海峰紧张、认真而又忙碌的身影。
“这些事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是关系到监狱安全稳定的大事,容不得一点儿大意!”谈到他每天简单重复的工作时,张海峰显得尤为严肃和认真。

如今,张海峰已年近六旬,一天的工作中最辛苦的是将罪犯的早、中、晚三餐,准时送到3幢各六层的监舍。为了能安全顺利的完成任务,他每趟都坚持全程跟带罪犯,来回于一楼到六楼之间,保证每名罪犯都在视线范围之内。一次,一名罪犯无意对年轻民警说道:“每趟到六楼时,我们都能看到张警官都在大口喘气,只能听到喉咙间发出的‘咕咕’声。”面对年轻民警对自己的关心,“您老多歇歇吧,这些跑腿的活以后就让我们年轻人来干。”张海峰却说:“现在是疫情期间,咱们监区警力又不足,你都有其他的任务,这点辛苦我能克服。”
2020年春节前夕,已经收拾好行李,正准备回青海老家陪父母过春节的张海峰,得知因突如期来的疫情,监内急需人手后,他主动请缨,加入了第一批进监值勤的战斗队伍,这一“战”就是78天。长时间超负荷封闭执勤使他患上肺炎哮喘病,在结束监内执勤的当晚他便到909医院住院治疗了12天。2021年9月,莆田、厦门、泉州等地相继出现疫情,考虑到其他同志的实际困难,张海峰挺身而出,又在监区内连续战斗了33天。正是受疫情影响,张海峰已经近3年没回青海老家看望父亲了,对于远在千里以外的父亲给予的理解,他表示十分内疚。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说起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人民警察这个职业,又是什么动力驱使他一直坚持时,张海峰坦言:“我从小看到父亲穿着一身警服,我感到很威武,很光荣,所以长大后我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职业。维护公平正义,这就是我的动力,能为社会稳定供一份力,付出再多都值,这也是在父亲教育下我的追求。”而在他即将光荣退休前,他女儿、女婿也接过他的接力棒,穿上了“藏青蓝”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
回顾张海峰40多年的从警生涯,他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作风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用满腔热血,践行着监狱人民警察的誓言。他见证了漳州监狱的发展与进步,也经历了基层一线所有工作岗位,先后担任带班民警、分队长、狱政管教、教育管教……“老张这个人踏实、勤恳,对工作高度负责,这么多年了,他身上有一股子使不完的劲……”与他共事过的领导和同事们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