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泉州南安: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5日电 (李清衍)作为福建省生猪养殖大县之一,近年来,泉州南安市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思路,以规模养殖场治理为抓手,以种养结合为途径,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高位推动,健全机制。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南安市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印发了整市推进项目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采取“先建后补”的形式,对畜禽养殖场改造升级、粪污处理配套设施等进行补贴,有效调动了养殖场的积极性,加快了整市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及法律法规,并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营造了政府支持、企业主体、上下联动、整市推进的浓厚氛围。

  科学规划,分类治理。将规模养殖场全部纳入整市推进实施范围,针对养殖场不同畜种、不同规模,设计不同方案,坚持一场一策治理,积极引导养殖场转变饲养方式,改进养殖设施设备和工艺,支持采用漏缝地面、干清粪等方式,严禁水冲清粪,严控养殖用水总量,减少液体粪污产生量,从源头上减少用水量。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覆盖,从源头上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创新模式,提升效果。围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总结经验做法,示范推广了“猪-沼-果”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新模式,异位发酵床、发酵罐处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等新技术,使畜禽粪污变废为宝,提高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目前,全市已推广45家养殖场建设异位发酵床,6家蛋鸡场建设发酵罐,已建成种养结合示范场5家。全市89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99%。通过对全市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粪污治理设施、粪污循环利用设施的“填平补齐”建设,构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