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发展改革这十年: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新基建、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投资,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资不断加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6%,经济发展效益逐年显现。新旧动能持续转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9.6%,改建和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1.1%;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快,年均增速达18.5%,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年均分别增长24.4%、16.4%,切实发挥投资稳经济、保民生、优结构的作用。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中之重项目实施,省重点项目建设十年累计完成投资4.78万亿元。三明机场、向莆铁路、厦深铁路、合福铁路、赣龙铁路、福平铁路、南三龙铁路、京台高速、莆炎高速、甬莞高速、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9号40万吨铁矿石泊位、福州地铁、厦门地铁、长泰枋洋水库、宁德核电站、福清核电站、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省妇产医院、省儿童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中化泉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闽粤电网联网工程、福厦特高压工程、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福厦铁路客运专线、龙岩至龙川铁路、厦门新机场、漳州核电站、霞浦核电基地、福州机场二期、福清万华化学MDI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项目服务不断优化。连续三次修订福建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按照下放层级与承接能力相匹配的原则取消、下放事项,省级核准事项仅保留30项。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减少项目审批时限,全面梳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报建审批(开工前置)事项,有关审批事项减少至40项。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梳理全省发改系统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通用目录,统一制定实施《福建省发改系统行政审批服务办事指南》,推进全省审批服务事项“异地可办”“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搭建福建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依托投资项目统一代码推动省内审批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投资项目审批“一网通办”,持续优化投资营商环境。

  融资渠道逐步拓展。在用好财政性资金、企业债券等基础上,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让金融“活水”助力重大项目、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央企项目合作、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作用,组织项目融资对接,拓展融资渠道,扩大社会投资。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与金融机构设立稳投资补短板专项、高质量发展专项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大资金投放。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国内首批、福建首单“中金厦门安居REIT”已于8月底成功上市。

  创新引领 优化完善产业结构

  风起正是扬帆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以创新为帆,才能勇立潮头、驭风前行。福建省发改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平台体系布局逐步完善,推动设立省创新研究院,建设光电信息、能源材料、生物制品等6家省创新实验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特别是填补产业链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领域,培育创建创新平台,宁德时代“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石能源“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是福建省二十多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推动设立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1家,新增数量居全国前列。

  牵头编制出台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石墨烯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增芯强屏”工作成效显著,厦门联芯、福州京东方等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形成以沿海一带为主,福州、厦门、泉州为辐射高地的产业发展布局;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先进光伏、储能电池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培育形成宁德时代,钧石能源等一批产业领军企业;生物医药培育力度不断加强,聚焦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生物医药服务等领域,新冠疫苗和药物、快速检测等方向取得重大突破。

  万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智能化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福州市新型功能材料、厦门市新型功能材料、厦门市生物医药及莆田市新型功能材料等4个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2021年福建省有18家企业入选中国500强,6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

  下一阶段,将继续完善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布局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吸引一批带动能力强、落地效果好、填平补齐产业链的项目落地,进一步营造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总结梳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创造改革经验和有效举措。

  共建共享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发改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实施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普惠学前教育扩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托育建设、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等工程。

  教育方面,持续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提质扩容等工程,支持高等教育综合科研项目、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学位扩容等项目建设。所有县达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要求;泉州列入国家产教融合首批试点城市,厦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提速;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列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16所院校列入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建设名单。

  医疗方面,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前7家医院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位居全国前列,已投入运营的5个区域医疗中心(西医类)总开放床位数3278张,占核定床位总数64.53%。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服务总数423项,其中多项创新技术填补区域乃至福建医疗领域的空白。转外就医患者数同比减少50.16%。住院患者中省外患者占比7.63%,大大提升福建整体的医疗水平。目前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从3.7张增加到5.36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从1.78人增加到2.65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老一小”方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养老托育发展相关规划政策。福州获国务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正向激励,三明市、宁德市列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推动福州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计划,扩大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提前一年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消费帮扶、以工代赈等工作。

  征途风正劲,扬帆再起航。福建省发改委将继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时间窗口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