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15日电(黄中泉 杨祺)近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林竹)产业园内,一批批招商“新项目”陆续成功对接,达成了合作意向,园区发展势头正盛。

近年来,三明市紧紧围绕两岸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发展双赢目标,积极探索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多点布局、多方筹划,打造三明市唯一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永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林竹)产业园。三明市委台港澳办主动作为,及时跟进,推动“推进建设永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列入《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着力把产业园打造成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特色平台,辐射带动全市竹产业抱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再出发。
规划引领,打造两岸融合新样板
三明市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以建设闽台融合新高地为目标,形成了以永安小陶镇长坂工业园为核心的规划布局,着力打造闽台农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样板”。
永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林竹)产业园于2020年2月开工建设,一期占地面积600亩。该园区突出以现代竹业加工为重点,支持以竹板材、竹制品加工为主的闽台合作项目,创新引进台湾先进的竹业加工技术,有力促进了传统竹业的改造与升级,带动竹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产业园因地制宜,着力打造集“竹原材料、竹板材、竹制半成品、竹制成品等加工,以及炭气一体化、污水处理”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园区,成为了一家具有区域产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生态环保的竹产业科技孵化示范园。
完善配套,搭建产业融合新平台
打牢基础增后劲。在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产业园正在进行土地农转用报批及道路、工业污水处理厂站及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后续项目的入驻奠定了坚实根基。同时,充分利用原永安市第二中学闲置教室,积极筹建集闽台农特产品展销、竹产品展示、农特和林竹产品电商培训、创业平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交流中心”,为两岸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交流平台。

抢抓机遇,对接明台合作新项目
三明市抢抓闽台合作机遇,结合林竹、农业产业实际,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走出去”,主动捕捉台资项目信息,推动闽台融合发展跃上新台阶。
目前,产业园已主动对接竹产品3D打印研发与制造项目,建立3D打印研发中心;对接竹叶黄酮生物提取项目,建设年产500吨竹叶黄酮及其系列产品生产线;对接竹制家居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建设年产系列定制家具1万件(套)生产线;对接竹刨切装饰贴面新型材料开发项目,建设年产系列竹刨切薄板10万平方米生产线;对接全竹资源理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年消耗15000吨竹加工企业下脚料综合利用生产线……一批批新项目的成功对接,为园区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新机遇。
强化合作,注入融合发展新动能
三明市委台港澳办积极推动永安竹产业研究院与台湾南投县农业暨观光产业发展策进会、竹艺协会等加强交流,并就加强两岸竹产业合作达成共识。同时,园区注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多家台资企业,加快产业集聚,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形成互促共进、互利互赢良好局面。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截至目前,永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林竹)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投资1.3亿元的“年产10万立方米新型多层复合材料生产项目”,预计可创造年利税1000万元;同时,积极与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年产15万立方米竹刨花板项目”,该项目拟投资3亿元,预计可创造年利税3500万元。
“我们将充分发挥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优势产业融合,加强资源培育、加工技术提升、森林康养、设计、销售等方面的闽台交流合作。”永安市小陶镇分管林业的领导介绍,下一步,将着力促成竹林合作经营,打造竹林康养基地、全竹房车营地,建立闽台文创基地,为全面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构筑新引擎,从而带动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双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