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州闽清最美5大古村落,隐匿深山中的淳朴风光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5日电  福建,福州,闽清。

  简称梅。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拆侯官县西乡十里设梅溪场,旋升为县,后改名梅清县。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以梅溪与闽江汇合,江水浊溪水清,改名闽清县。

  这个千年古县,长期以来是闽中地区的商贸、文化重镇,如今也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村落大厝,藏满古韵人文,值得寻访。一起来看闽清最美5大古村落,你去过几处?

  1 桥东村

  梅溪镇桥东村,深藏在闽清的深山里,一座美好的中国传统村落。村落旧称桥东山,是缅怀谢氏祖先东晋时代谢安“东山再起”而取名小东山,以谐音后改为桥东山。

  据桥东村的谢氏族谱记载,清朝有谢氏先祖尔显公搬来这里,之后尔显公子孙发达兴旺,勤劳致富。村里谢氏祖厝大多建于清康乾盛世时期。古村落代表性古建筑为三座祖厝和一座祠堂,连成一片古民居。

  桥东村坐东南朝向西北,两条溪流从两侧山谷流过。整个村落为山地型聚落形态,祠堂大厝依山就势、逐级布局,整体形成层层叠叠的宫殿之势。主要街巷也多为石砌台阶,环绕主厝分布。

  古村落的谢氏宗祠是一进合院式院落布局,布局形式为单廊双撇舍式。主厝为院落的核心,面阔三间,入口山墙为青砖马鞍墙形式,彰显宗祠的突出地位。

  大王庙位于桥东村东北面山坡台地上,清代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三座祖厝分别为可扬公后厝、可扬公前厝、道典公大厝三座大厝,与祠堂四座相连,宏大壮观。建筑依山而建,不同庭院坐落于不同的台地之上,根据山势,层层推进,形如布达拉宫,尤其震撼之美。

  2 际上村

  际上村位处闽清县云龙乡,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它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物众多,2020年入选第三批福建省传统村落名录。

  这里文风鼎盛,出过许多饱学之士,其中尤以北宋音乐理论家陈旸与其仲兄礼学家陈祥道最为出名。村落内现有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北宋年间出生于闽清际上村的陈祥道和陈旸兄弟,是闽清礼乐文化的集成者、传承者、发扬者。陈旸《乐书》陈祥道《礼书》并行于世,清乾隆年间被收入《四库全书》,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村落内陈氏祠堂尤其值得寻访,内有雕塑“二陈”石像,并有宣传走廊凸现这里是“中国礼乐之都、乐圣陈旸故里”。祠堂内悬挂着“博士”、“进士”等牌匾格外引人注目,另外纪念其先辈陈祥道、陈旸、陈从道、陈安道等名儒,赫然在目。

  际上村山石奇异,景色迷人,村口可见隔溪对立的凤凰山与钟湖山。两座山上石壁至今保留着多处摩崖题刻,其中“起傅岩”题刻最为醒目。这是南宋状元张孝祥慕名造访凤凰山时,赞美“二陈”兄弟才华写下的。

  此外,村里还有梅邑陈氏祖祠、“十八学士先兆”石碑、千年摩崖题刻群、宋代古石梁桥、“贤良陂”遗址、石雕翁仲群、开闽寺、昭显候庙等文物古迹。其中“千年摩崖题刻群”为省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3 良寨村

  位于闽清省璜镇,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村里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寨堡,娘寨。这是一座由妇女独立主持建造的古堡,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闽清清代民居特征。

  娘寨的占地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系清代建筑,外状近方形,屋面为双坡顶、鹊尾脊,别具一格的设计使得这座屹立于深山的古堡更加生动壮观。

  娘寨“回字形”三层格局。寨墙外围一周共有房间96间,全寨共108间房,合天罡地煞之数。正座与外圈、回廊搭盖过水亭相连,挡风遮雨,便于往来穿梭;回廊天井,整齐划一且利于采光。

  寨子不只是供族人居住,同时有一定抵御外敌作用。寨墙四角为圆弧形设计,墙高有八米,土墙上设有门洞,有外小内大呈漏斗形的小窗,窗下设有枪铳眼,外墙一圈还设有马道,只为护族人抵御土匪与野兽的侵袭。

  4 新壶村

  位于闽清坂东镇境内。新壶村,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内宏琳厝为中国最大(现存单座)古民居。

  宏琳厝又称新壶里,清乾隆乙卯六十年(一七九五)始建,到一八二三年方全部落成,前后历时二十八年。为木材商人黄作宾与其长子六都巨富黄宏琳所建。宏琳厝居住着黄姓家族,历经11代后,宏琳厝现已形成一个自然村落。

  整个建筑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优秀范例。总占地面积17823.28平方米,分为前后直进三座正厝,中间设两道横街,左右各两列横厝,房屋讲究对称,设置平衡。天井、厅堂、花圃布局有条不紊。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

  宏琳厝四周筑以高厚土墙,俨然一座城池。全厝有大小厅堂35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风火墙36扇,水井4口,大门13个,住房666间。规模之大,世间少有。

  宏琳厝同时也是具有革命历史的红色据点,据县志记载1939年初,中共闽江工委指派革命青年和地下党员项新(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舒诚等到闽清组织战时民教流动工作队,协助中共闽清县工委和卢懋居在闽清开展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就住在六都宏琳厝黄开修家,在此一起组建了“战时民教流动工作队”,全方位开展抗日宣传。

  5 秀洋村

  秀洋村,位于闽清县七都西南部的一个山坳里。山涧流出的后溪水又是闽清县母亲河的源头,山环水绕,四季清明,整个村落颇有灵秀之气。

  当地人耕读传家,源远流长。从宋朝天圣五年(1027年)到清末光绪十二年(1900年),秀洋村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进士61位,还有非进士仕足朝野75人。

  踏进秀洋村,乡贤广场上“文昌阁”非常醒目,黑色的大理石上镌刻着61位进士生平简介,为首者乃为清朝内阁大学士候补人黄文焕进士,彰显着这个村落的文风浩荡。

  村内有黄文焕二叶祠祖厝,门前荷叶田田,波光湖影,映衬粉墙黛瓦,庄严静美。其祖厝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乙亥三年(915年),坐西朝东“紫气东来”,风水独好。悬挂在大厅正中央的一块木板横匾,上书“进士”两字,其来头不小,是清朝崇祯皇帝题写御赠真迹,冠以秀洋“进士村”。

  整个村落遵循着文焕公倡导的“崇文尚礼,积善护国”传统美德,温和和儒雅的村风,经久弥满,值得寻访一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