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创新“一三二”诉源治理机制 泉州市首个线上“诉源治理平台”开通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1日电(苏良伟 张振昆)为贯通线上线下诉源治理工作,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成讼”的基层诉源治理新常态,近日,惠安法院联合泉州中院民五庭、台商区综治办开发建设的泉州市首创的线上诉源治理平台启动仪式在台商区管委会举行。台商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敏坚,泉州中院党组成员杨武能,台商区二级调研员郭志强,泉州中院民五庭庭长魏献平,惠安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林天法共同启动平台。

  据悉,该线上“诉源治理平台”,在泉州市率先开启“互联网+诉源治理”模式。诉源治理平台嵌入台商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对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整合基层解纷资源和力量,打造台商区诉源治理调度枢纽,实现数据共享、资源聚合、智慧赋能。依托诉源治理平台,做到对辖区矛盾纠纷科学研判、分类治理、梯次化解。通过统一受理、集中调度、工单督办,做到全流程在线诉源治理、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同时,惠安法院纵向打通诉源治理全链条体系,建立村、镇、区三级矛盾纠纷防范化解体系。针对婚姻家庭、抚养赡养、分家析产继承、宅基地、人身损害赔偿、涉拆迁等基层多发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矛盾纠纷,法院登记后,研判纠纷情况,发出委托调解工单,定向分流至基层调解组织或调解员,组织诉前化解。对于村集体成员纠纷,由村级调解组织或调解员诉前化解。对于村级无法化解或跨村纠纷,以及在镇一级影响较大的纠纷,由镇级调解组织或调解员化解。对于前两级无法化解的纠纷或在全区影响较大的纠纷,则由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化解。明确每级解纷期限,每级力争化解受委托调解50%以上的纠纷目标,不能化解的应及时向法院反馈。

  此外,惠安法院横向打造“1+X”诉调对接机制,实现法院与各业调解组织对接全覆盖、针对各类型纠纷的多元调解全囊括。依托设在惠安法院台商区办公区的台商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以惠安法院驻张坂片区法官工作服务点、驻区总工会劳动争议审判法庭、驻白沙片区和谐征迁工作室为延伸支点,与区总工会职工权益保护一体化基地、涉台纠纷调解委员会、总商会、医疗纠纷调解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和建筑、雕刻、包袋、鞋业等行业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推进矛盾纠纷联防联调。

  为解决过去诉源治理存在的推进常态化不足、工作实效不高、各部门职责不清等问题,惠安法院着力推动创新“双向”考核机制,压实各部门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各调解组织、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诉源治理实效。通过“一核”赋能、“三级”联防、“双向”考核,来实现“三大效果”:一是依托诉源治理平台,整合案件办理、诉前调解数据,为辖区党委政府开展科学研判、精准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提升诉源治理精准度。二是依托“三级联防”,让大量矛盾纠纷解在基层、止在诉前,提升纠纷化解效果,促进化解解决成果及时履行、及时兑现。三是依托深度诉源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台商区打造基层矛盾纠纷自助化解、基层社会治理自治新格局。

  据了解,自2020年9月23日惠安法院台商区办公区成立以来,民商事审判案件调撤率达49.1%。今年以来,办公区累计诉前委托和介入指导各类调解组织化解纠纷305件,受理案件量同比下降26.74%。

  下一步,惠安法院将进一步提升站位,主动作为,不断升级完善“一三二”诉源治理机制,拓展完善泉州市首创的线上诉源治理平台,为打造“互联网+诉源治理”的“台商区模式”,让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解纷服务,为台商区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