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电影剧本《僧侣救护队》荣获“优秀作品”奖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26日电 (林榕生)“剧本描述的是一个凶残杀戮和至善拯救并存的真实写照,诠释了最崇高的人性本真之美,极度写实更饱含人类对信仰的追求及和平世界的理解。”闽派电影创始人、青年导演王友26日对记者说。

《僧侣救护队》宣传海报。
《僧侣救护队》宣传海报。

  据介绍,由青年导演王友和弦月联合创作编剧的电影剧本《僧侣救护队》,荣获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优秀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活动“优秀作品”奖。此前,该剧本已荣获第二届美丽中国青少年电影剧本征集“新人新作奖”中的“优秀作品奖”。

  记者了解到,剧本《僧侣救护队》真实再现了淞沪战争期间被称之为“战神之敌”的僧侣救护队,圆瑛大师组织僧侣们前仆后继、深入前线,治病救人、护送难民,本为不染血腥的喧嚣之地的寺庙,也辟为收留战地伤兵的佛教医院和接纳难民的佛教收留所。

资料图:圆瑛故居。吕明 摄
资料图:圆瑛故居。吕明 摄

  出生于侨乡宁德市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的圆瑛法师(1878年-1953年),是中国杰出佛教领袖、著名爱国高僧,一生九次远涉南洋,足迹遍布“海丝”沿线国家,是中国与东南亚从事佛教文化交流最多的高僧。曾讲经于福建、浙江、北京、天津和台湾等地,远及南洋;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僧侣救护队,兴办难民收容行,赶赴南洋募资援助抗战。

  中国宗教界有爱国爱教、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优良传统,这在饱含苦难的近代史上尤为凸显。“国民生在宇宙之间,国家领土之内,则爱国一事,就是人之天职,无有一人,不负这种责任。”这是圆瑛法师在一次讲演中的发言。

资料图:圆瑛私塾。吕明 摄
资料图:圆瑛私塾。吕明 摄

  在圆瑛法师的出生地,端上村仍保存有圆瑛故居、圆瑛学堂、圆瑛幼时学习的私塾、圆瑛及家人旧时使用的用具、端上正前门厅等文物。近年来,古田县投入大量资金修复圆瑛故居,先后举办纪念圆瑛法师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全国首届圆瑛杯书画展、圆瑛在抗战期间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编辑、出版相关文史资料与专辑图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