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以“四联四带”为统领 推动关爱服务青少年工作创新发展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6日电 2017年以来,仓山法院机关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思想、重要指示,积极发挥党建带关建主导作用,推动仓山区关心下一代事业又好又准发展,仓山法院在省、市两级法院和省关工委的领导指导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爱社会闲散青少年”为重点,以组织联建、工作联动、活动联办、机制联创的“四联”为抓手,在原来“司法进社区”的基础上,内外合力,依托党建,全面推进关爱帮扶青少年工作,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实践在一线,党建活动业务工作服务在一线。

  组织联建,带出齐抓共管的新合力

  组织联建是指从领导机构、工作队伍及活动资金做到“三联”。抓组织领导,在“纳入”上下功夫。成立由省关工委、省市区三级法院、临江街道机关党委等五家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关爱工作协调组,打造“五位一体”教育平台。将关爱帮扶青少年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实现了“三纳入”“四统一”:纳入法院工作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社会治理创新计划;并与审判中心工作实现了“四统一”: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验收、统一表彰奖励。党组每年至少集中研究一次关爱青少年工作汇报;机关党委书记、政治部主任不仅做到经常过问、关心支持,而且能真抓真管、常抓常管,为关爱青少年工作把方向、提要求、解难题。

  抓队伍力量,在“建强”上花力气。以仓山法院为关爱服务活动主力军,分批次从各支部选派优秀干警、入党积极分子与“五家单位”选派人员组成关爱团,并充分发挥省关工委老领导、老同志的经验、威望优势,完善专家队伍。目前,已在菖蒲社区建立由五家单位73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关爱工作团。设立关爱工作室、心理咨询室,针对个别需特别关爱的对象,组织妇委会、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党建带关建”“关建促成长”。

  抓工作保障,在“投入”上动脑筋。由省法院、省关工委、市中院、仓山法院四家单位在临江街道设立关爱专项账户,四家单位将关爱经费纳入党建预算管理,涉及宣传、讲座、帮教、解困、开展活动等经费保障。2017年以来,四家单位共拨付关爱帮扶资金35万元,仓山法院拨付资金10.5万元,确保应支尽支。

  工作联动,带出真情关爱的新高度

  工作联动是指以支部为主体做好“三戏”,通过关爱行动拓展支部党建多样多彩,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

  党组搭台支部“唱戏”。每年年初,结合春节慰问走访,将关爱工作团分成多个小组深入社区开展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建立了特殊群体青少年动态档案,每年动态更新落实年度帮扶对象,制作《结对帮扶重点关爱青少年群体工作联系卡》,以机关党委为阵地,建立中层以上领导“一助一”党员联系卡,开展结对子活动,按照年龄细分重点关爱帮扶青少年,以一人、一档、一月、一记为要求,落实每逢年节必访、季度回访电话必打、青少年思想有波动必访、青少年有特殊困难必帮等“四必”制度。五年来,通过“五帮一”“四落实”等活动,共组织了26次排查摸底,建立了250人次特殊群体青少年动态档案,共13个支部确定了90位关爱帮扶对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统筹安排接力“排戏”。每年年初,根据关爱服务青少年的目标和当年度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节日契机和重点工作事项细化分解关爱计划,做好规定动作,突出自选动作,凸显法院关爱特色,制定《仓山区人民法院关爱工作组年度工作计划》,按季度错开安排支部开展主题党日共建活动,如:第一季度开展主题教育、法治讲堂活动,为孩子们送上精神食粮;第二季度开展“温暖童心、共庆六一”主题活动,分别到少年宫和学校举关爱服务活动,让孩子们有快乐感、幸福感,懂得要跟党走,报恩社会;第三季度针对困难学子开展金秋助学,圆梦未来,激发他们支撑家庭、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第四季度则上门入户,爱心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心中,让他们感受社会关爱,快乐生活。2017年以来,累计关爱服务168人次,发放各类慰问金25.2万余元,慰问品价值2万元,帮助10名青年、学生就业,10名困难生完成学业。

  浓厚党味突出“文戏”。 在开展关爱服务工作中,重视对青少年开展包括“一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法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史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在内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开展“中华魂”送书读书活动,赠送遵纪守法读本3000余册,引导青少年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关爱团队退休老领导、老同志成员作用,定期举办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专题党史学习教育党课,通过把党课设在社区,让社区民众代表与孩子们谈感受,以春风化雨般润物于无声处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活动联办,带出创新关爱的新活力

  活动联办是指审判工作与关爱行动融合、党员活动与日常关爱切合、成员单位与社区组织联合,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共联共建,确保党建工作有常态、关爱行动有活力。

  广泛参与,打造“阳光关爱中心”。坚持关爱行动与支部党日活动、青少年普法教育相结合。以党员干警为主体,将“十个一”活动融入支部工作计划配给每个党员干警,即每年一次送书读书活动、一堂故事课、一堂心理辅导课、一堂法治讲座、一场微电影、一次知识竞赛、一次谈心活动、一次助学活动、一次入户慰问、一场主题党日活动。如2017年6月联合开展 “法在身边——送法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邀请青少年旁听庭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2018年6月联合在朝阳小学开展了以“远离毒品、关爱未来”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教育;2019年5月联合开展“放飞童心,争做时代追梦人”主题活动,增强青少年爱国情怀。2021年5月30日,联合开展“童心向党、永怀初心”主题活动。

  动态宣传,打造“法治关爱中心”。以建立“未成年零犯罪社区”为契机,设置了4个法治宣传栏和7块关爱工作展板,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每年策划和开展多角度、多主题、多形式的校园预防系列活动。2017年以来,仓山法院积极拓展涉少普法渠道和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单独或者联合公检两家共同举办有关法律知识、科普知识、身心健康方面的讲座28场,张贴法制、科普、文明专刊28期,黑板报36期,发放精神文明宣传材料3000余册。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青少年学生走进法院,通过参观院史室、观摩庭审、模拟法庭等方式,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

  重点施策,打造“长效关爱中心”。坚持特色审判,

  在程序上,力推合适成年人参与、犯罪记录封存、分案审理、庭前社会调查等特色审判制度,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设置法庭教育环节,由公诉人、法律援助律师、主审法官及合议庭成员对对被告人及其家长做到庭中教育与庭后谈心相结合,把审判过程衍变成一个教育、感化、挽救的过程,切实发挥刑罚的犯罪预防目的。在实体审理中,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未成年被告人注重正确掌握从轻和减轻处罚的量刑幅度,依法适用轻缓的刑事法律政策,凡是符合缓刑条件的未成年被告人,均依法适用缓刑,2017年以来共对42件56人予以缓刑处罚,对59件92人进行犯罪记录封存。对于判处缓刑适用社区矫正的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定期回访,强化与异地司法局、看守所等相关单位或部门的沟通联系,2017年至今共计对尚在缓刑考验期内的未成年人犯回访计58人次。并对涉少民事案件立案、审理、执行中予以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处置,全程维权。坚持“调解优先”理念,用最大的努力化解矛盾,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17年女学生微博披露师大附中教师性骚扰名誉权案件,妥善稳控当事人情绪,顶住舆论压力,最后各方当事人服判息诉,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机制联创,带出整体推进的新格局

  机制联创是指充分发挥成员单位机关党(工)委优势,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实现“组合联谊化、服务专业化、运行项目化” 的“三化型”工作模式,不断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推进新时代党建工作新格局。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实现组合联谊化。建立关爱团联席会议例会制度,工作组成员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季度研究工作1-2次,并向领导汇报。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基层关爱工作组汇报交流会,年终召开一次总结交流表彰会。并积极与区劳动局、民政局、区工会、企业家联谊会等部门建立互动渠道,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形成了资源联用、阵地联建、活动联搞、工作联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关爱行动常态机制。

  建立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实现服务专业化。以青少年需求为主旨,党员干部定期下到社区,实行边学习边工作边调研,掌握青少年思想脉搏并及时反馈,围绕青少年最迫切最关注最期待的需求,在支部、社区、学校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依托“两微一端”,建立微信群、QQ群、抖音号等,为他们提供更多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努力构建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服务青少年体系。

  建立信息联系活动制度,实现运行项目化。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系网络和“工、青、妇、老”四方协助的工作方法,建立和完善了困难青少年帮困解难系统、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系统、失足失范青少年帮教系统、外来民工子女成长扶助系统、留守儿童帮扶系统、未成年人环境优化系统等,做到多元化、多层次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