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6日电(雷朝良 陈启芳)春雨贵如油,绵绵春雨给大地带来一片片生机。3月30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下渠镇渠口村种植大户黄志茂看着雨中育秧田里的嫩芽,心里乐开了花。他去年种了30余亩杂交制种水稻,收入10来万元,今年准备再扩种几亩。
在泰宁,像黄志茂这样凭借种“金种子”致富的农民不在少数。2021年泰宁县制种面积3.59万亩,产量773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位;平均制种亩产215公斤,产值5000余元。

近年来,泰宁县把稻种产业作为“五个一”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着力提升水稻制种基地生产能力、社会化服务能力、行业监管和种子质量保障能力。高标准编制《泰宁县“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重点推广应用烤烟房改造烘干种子技术,解决全县90%以上的种子收晒难题,把不良天气对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种子发芽率和生产效益全面提高。
其次,突出龙头带动,强化“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措施,帮扶县内科荟种业做大做优。泰宁向上争取各类种业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开展“县企合作”,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目前,科荟种业已发展成为全省首家列入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重点种子企业,其杂交水稻种子经营规模全省第一、全国第五。
据了解,通过本地龙头带动,目前已有60余家国内种子企业获批泰宁境内生产许可,多家国内知名种业企业在泰宁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制种基地涵盖全县9个乡镇66个行政村,现有万亩制种乡镇1个、3000亩以上制种乡镇3个,泰宁已成为三明 “中国稻种基地”的重要生产地。
同时,作为全国首个出口杂交稻种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福建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泰宁县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公示名单。3月30日,2022年全省现代种业重点工作培训班视频会召开,会上泰宁县作典型发言,交流了稻种产业的发展经验和做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