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追记晋江市关工委副主任、秘书长陈龙琪:老骥伏枥心系关工委 晚霞余晖护佑青少年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8日电 在晋江市关工委和教育界,有这样一位老同志倍受人们的尊敬和青少年的爱戴。在校工作期间,他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在关工委工作期间,他与各级关工委同事一道帮助贫困孩子,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孩子们的“大朋友”和“亲人”,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这位让同行们尊敬、羡慕,让青少年爱戴、不舍的老人,是晋江市关工委副主任、秘书长陈龙琪。

  深耕教育三十余载 治校有方成果丰

  1938出生的陈龙琪,1960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师院地理系,先后在晋江四中、罗山中学、晋江五中、晋兴职校任教,这一干就是37年,历任晋江五中教务处副主任,副书记、副校长,1992年9月担任晋江五中、晋兴职业中专学校书记、校长。

  在晋江五中、晋兴职校任教期间,陈龙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行“以德治校”,关爱贫困师生,创建文明学校。省文明学校评估组在莅校考评时对晋兴职校创建文明学校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荣获“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创建安全学校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

  由于业绩突出,陈龙琪入选《中国教学大辞典》、《闽玉龙——福建晋江改革开放风采实录》,晋江市委组织部特摄制党员教育电教片《校长爷爷》,1994年被授予“福建省劳动模范”和“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学校管理者,一辈子与学校学生在一起。1998年4月从教育岗位退休的陈龙琪,仍然放不下学生们,退休后,他受命到关工委工作,用晚霞余晖倾心护佑青少年。

  想干事干成事 关工委由“小机构”变“大关工”

  1998年10月,陈龙琪被任命为晋江市关工委副主任、秘书长,上任到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建立关工委组织。有的虽建起来,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仅停留在“面上”。之前就接触过关工委工作的他,觉得关工委不是一个“小机构”,如果充分运作起来,这个组织的能量与影响力是不可限量的。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有着丰富的阅历和资源,发挥他们的余热,自觉加入到关工委;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要有关工委组织;发展壮大关工委组织,打造具有特色、有亮点的关工委,成为陈龙琪和同事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图为陈龙琪(右四)随同相关领导调研。
图为陈龙琪(右四)随同相关领导调研。

  在与市领导、市相关单位部门及基层单位领导交流意见后,进学校、入机关、下农村、走企业、登门拜访……在他与同事们共同努力下,一些“五老”人员纷纷加入到各级关工委。之前没有成立关工委组织的企业、单位、学校、社区、行业组织等纷纷成立关工委。据不完全统计,至2021年,全市398个村(社区)、346所幼儿园(其中民办174所)、274所小学(其中民办10所)、57所中学(其中民办7所)和部分非公企业均有关工委组织,特别是教育系统、政法系统实现了全覆盖。全市成立基层关工委组织669个,现有关工委工作者7960人,其中“五老”5572人,占70%。

  一时间,关工委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原来“不起眼”的“小机构”变成了如今的“大关工”。中国关工委副秘书长温厚文曾莅临晋江考察时,对晋江市关工委吸引“五老”人员、动员更多人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和发展壮大关工委组织给予充分肯定,称赞晋江市关工委堪称基层关工委的典范。

  倾真情乐奉献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时刻有辍学的危险。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以陈龙琪为代表的关工人共同努力下,2000年晋江市关工委做出承诺,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承诺一出,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面广量大,钱从哪里来?为此陈龙琪与各级关工委同志齐努力。入村居访贫问苦、调查摸底,在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等支持下,晋江市关工委精准“爱心助学”。据统计,2000年至2017年,扶助寒门学子83123人,发放爱心助学金8717.17万元,一批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自内心表达对陈爷爷和各级关工委的感谢。关工委情系寒门学子、为学生和贫困家庭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形象得到充分展现,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真情教化失足青少年 “帮教基地”获中国关工委肯定

  面对失足的青少年,不能“一送了之”,要伸手帮一把,让他们真心悔过、重新做人、回归社会。在陈龙琪及同事们的推动下,策划与法院联合在省未管所建立“爱心图书基地”,每年联手有关部门到省未管所,对晋江籍少年犯进行帮教。晋江市关工委还分别在金井镇围头村、安海镇桐林村、深沪镇艾美加(福建)家具有限责任公司(非羁押诉讼帮教基地)和英林镇七彩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未成年人帮教基地)等基层关工委建立4个晋江市关爱“五失”(失足、失管、失学、失业、失亲)青少年工作示范点,通过“抓典型、创品牌、设基地、建机制”,不断完善“关法企”“关检企”联合模式,深入开展好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为晋江开展普法工作贡献了“关工人”的智慧与力量。“五失”青少年非常感谢各级关工委对他们的不舍不弃,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关爱,表示一定服管教、走正道、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图为陈龙琪(中)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帮教。
图为陈龙琪(中)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帮教。

  对失足青少年等帮教对象“八要求”、施行“六帮教”,晋江市关工委这一帮教、转化失足青少年的做法,得到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赞扬,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和常务副主任刘峰岩、武韬、闵振环等先后莅临“帮教基地”考察调研,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加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 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思想出现滑坡,后患无穷。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好环境成为关工委的重点工作任务。

图为陈龙琪(前排右二)参加学校学生教育活动。
图为陈龙琪(前排右二)参加学校学生教育活动。

  为此,陈龙琪与同事们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永远跟党走”、“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等活动,组织发动10万多人参加“全国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会同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依托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以及35个涵盖了“革命传统”、“诚信”、“孝敬”、“党史国史”、“五爱”、“关爱外来生”、“国学”、“感恩”、“科普”等主题的青少年教育基地,成立市级五老宣讲团,各镇(街道)也相应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等,常态化到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等单位进行宣讲。并组织开展红色之旅等夏令营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关爱外来生 为晋江产业培养储备人才

  晋江是用工大市,面对大量的来晋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子女,关爱善待不仅是人性关怀,更为晋江产业发展培养储备人才。为此,晋江市关工委倡导将关爱外来生列入市关工委主要工作。按照这一倡导,陈龙琪与同事们谋划组建2个“关爱外来生教育基地”,并在新侨中学组织举行十六岁集体“庆生”、晋江一日游,建立外来生档案,推行对外来生“六个一视同仁”和“走三门”,提高他们对晋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精心策划评选晋江市“十佳百优”中小学外来生,组织开展“晋江,我的第二故乡”和“新时代新晋江”夏令营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全国20多家媒体竞相报道。

  老骥伏枥心系关工委 晚霞余晖护佑青少年。20多年来,陈龙琪与晋江市关工委的同事们一道用爱心、热心、真心倾心护佑青少年,为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作出了积极贡献。晋江市关工委也先后多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基层五好关工委示范点、泉州市老干部报告团先进集体、泉州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