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陈椿:新时代、新技术领航福建省微创胸外科新征程

  背景:《“胸外最强音”高端访谈录》秉承“规范、创新、传承、发展”之宗旨,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权威指导,国内一线制作团队操刀制作。

  全面展示我国胸外科手术技术比肩世界的先进水平、原创特色;深度呈现中国当代胸外科医生权威性、专业性、不断成长的精神风貌。汇聚思想光芒,聆听大医之声!

  本期嘉宾陈椿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胸外最强音”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机器人专家组全国第一名。

  主持人:陈教授您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副院长,同时也是胸外科的主任,可以说,您既是一个著名的外科专家也是医院的管理者,在您的这个角度上,您现在看如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师您觉得您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陈椿教授:很多人说外科医生比较粗、比较直,但是我觉得外科医生的品质,一定就是要细,要有规划,要有全新的理念,接受全新理念的这种思路,才能做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尤其是细节上,你做得很漂亮的一个手术,从头做到尾,就像食管癌手术,它比肺癌的手术技巧上来讲不是太高,但是它的复杂性比较高,食管癌手术胸部也要做,腹部也要做,颈部也要做,所以任何的一个操作上的,小细节出问题,当时手术中是发现不了,但是手术后就出现并发症,所以很多的年轻医生,食管癌初看了都会做,但是他并发症特别高,最后做到他自己都会害怕。经过很多年了以后不断地学习,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的技术的融合,再加上技术的转型、腔镜的转型,那么发现我们,把手术的流程做好了,把手术的步骤做好了,整个的治疗就变得很顺畅了,我们现在病房里面的并发症,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是很少的,所以说我很自豪地说技术的进步,需要一些经验的总结。第二个也是受益于技术的进步、设备的进步,外科医生一定要跟上时代,就像现在如果不会做微创手术,外科医生似乎欠缺了一些什么,如果做一个肺癌医生要做手术,病人家属来问,医生你会不会做微创,医生说不会做微创,我觉得他很没有底气,所以我想说,外科医生要跟得上时代,要跟得上进步,同时要注重细节,注重自己的修炼。

  主持人:像您经历过这么多的外科手术的变化,有没有您印象中,非常深刻的一台手术?

  陈椿教授:很多很多值得去回忆的,从微创的角度来讲,我们当初的有一些很复杂的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我们当初食管癌手术不是做微创的,转型过来做微创的时候,要经过很严谨地去思考,了解手术手法的改变才上马。食管微创的手术做完了以后,为整个食管癌治疗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肺癌的微创,我刚刚讲千禧年,我们学到了微创手术,但是那只是个小切口,到2008年,我们真正第一例做了全腔镜下的肺癌根治三个洞,自己能够在全腔镜下肺癌的根治、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把它做下来。

  现在机器人时代,我是福建省胸外科里面,第一个使用机器人,那就很有优势,第一例的肺叶切除、食管癌切除,好像都在我的手上做了,大家就觉得确实是机器人好处非常多,那就看着一个时代在进步,所以你告诉我说,想问我哪一个最就有印象,我觉得其实都是融合在整个职业生涯里面。

  主持人:您之前和我们介绍过,您讲现在的机器人手术,目前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特别想请您聊一聊,在未来理想的情况下您理想中的机器人外科应该是什么样的情况?

  陈椿教授:机器人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它是人工智能的平台,因为人工智能是不断地会自我学习,机器不会自我学习,所谓机器人,实际上它是一个操作平台。它不断地在前进,从第一代到现在第四代,再接下去还有单孔机器人,还有专科机器人,不断地细化,功能更强大的机器人不断出来。因为现代技术可以达到这种优势,我们的机器人本,就是用来远程的治疗,达到精细的治疗的目的,那么现在5G的技术,甚至以后更高级的多少G的技术,它传输地更快,可能远程的手术都可以实现,我们已经初步地看到,北京301医院在海南的301医院那边做手术可以传输,福建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的手术,可以跟其它的医院,是跟上海可以接轨,就是5G的技术,它没有延迟,它可以达到这种条件,以后我想机器人手术可以做到远程,医生不需要到那个医院去,现场做手术就可以做手术,可以把它接起来,通过信息网络接起来。

  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更细化了以后,可能通过人工智能来做一些手术,因为人体的结构可以非常非常的细化,导入到人工智能的里面去判定。现在做肺癌手术,做早期肺癌手术,做肺段手术,都可以用人工智能介入进去,人工智能来判定结节的良恶性,人工智能设计临床路径,手术的时候,机器人设计的是按图索骥,就像导航一样的,现在坐汽车、开车,没有导航基本上寸步难行,机器人一样,如果更智能化可能就会成为现实。现在人型的机器人都有了,可以帮助你做家务,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就是未来机器人手术更成熟的时候,对我们医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事情 ,你看我们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的机器人,它的功能越来越多,接下去就要推单孔机器人,一个洞里面的就有很多的触手出来,就像外星人的太空飞船,飞下来很多的触手,那个触手很多的功能。

  主持人:您认为未来中国胸外科的发展,行业的发展是什么样的面貌,您能做一个展望吗?

  陈椿教授:期待所有的手术,不管是肺部的手术、还是食管癌的手术,从技术上要达到同质化,所有的病人能够治疗获得同样的品质,那才是中国真正的水平。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原创的东西,能够融入到机器人的治疗里面去,中国现在很好,现在有很多专科机器人出来了,像我们现在的手术演示,都是用达芬奇机器人的,但是现在骨科机器人,泌尿外科的专科机器人,专科机器人可能会比综合性的机器人应该更有优势,我想融合了更多的AI技术,融合更多现代的发展技术,创新的技术,应该让我们的治疗、手术的治疗各种各样的,能够比以前更多地飞跃,更多地发展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