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海外华文媒体都在“直播”华安,怎么回事?

欢歌笑语
欢歌笑语

  11月16日,2021第四届“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参访团走进华安,在官畲村领略古村落之美,在大地土楼群一览世遗之绝,在哈龙峰生态有机茶观园品味高山茶之静,并与当地村民、茶农、企业家、创业者等进行零距离交流,深入感受华安的独特魅力。

  访畲 | 他们淳朴又聪明

  在官畲村中央广场的百年古树旁,海外媒体人纷纷将写满祝福的红丝带系在树上,日本《乐乐中国电视台》总编辑 欧阳乐耕却将它当做围巾,与畲族村民赠送的“山哈达”一起系在了脖子上:“非常漂亮,我希望能把它们带回家,让亲人朋友能跟我一起分享这里的美好。”

参访团镜头对准畲家姑娘
参访团镜头对准畲家姑娘

  村美、景美、人更美,是欧阳乐耕对这个福建省唯一以“畲”字命名的畲族村落所留下的最初印象。以七彩图画装扮而成整个村落,整洁而明媚。对畲歌、观畲舞、摹图腾、品畲茶,原汁原味的畲族文化让欧阳乐耕愈发喜爱上这个古村落。

  “他们淳朴而真诚,同时也非常聪明,懂得以最优良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塑造出全域旅游最靓丽的底色,像是错落在樱花园中的七星瓢虫屋、能远眺鲤鱼滩和九龙江的凤临台等‘网红打卡圣地’,都吸引着我们不断按下快门。”在欧阳乐耕看来,如果官畲村能够按照产业相关、错位发展、辐射带动的推进思路,进一步整合聚集区域内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实现产业联培联育、提质增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那么“生态+文化”的旅游发展模式将会取得更多亮眼成效。

  观楼 | 它们古老又现代

  “我曾到访过很多土楼,但是像二宜楼这样壮观的土楼群是第一次见到,非常震撼。”来自埃及的《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由衷感叹。

在二宜楼,跳起拉手舞
在二宜楼,跳起拉手舞

  作为福建土楼申遗的优秀代表作,二宜楼将土楼在建筑、风水、取材、功能等方面的思想发挥到极致,“特别是楼内有壁画、彩绘、木雕、楹联等近千件,不仅在福建土楼属独有,在中国民居中亦属罕见。”在朱新娥看来,包括二宜楼在内的华安大地土楼群不仅体现出了古人的聪明智慧,更展现出当地政府对世遗文化的有力保护,才能让这些艺术瑰宝屹立两百余年,成为目前保存最为完好、历史价值最完整的土楼群落。

  在强化土楼本体保护、向四方来客展现土楼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华安大地土楼群景区还进行了观景台、艺术稻田、机耕路等配套项目建设,并设置了一系列安全防范和保护设备。“保护与开发,保护始终放在第一位。在华安的土楼里,我们看到了它们古老厚重的一面,又看到了现代先进的部分,但是这份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的‘新’却是为保护世界遗产这份‘旧’而存在的,这份用心让人感动,也值得更多地方借鉴。”朱新娥说。

  品茗 | 他们和它们完美相遇

  在华安县仙都镇海拔800多米的大尖山顶上,青山环抱着翠绿茶园。不远处厂房里飘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茶香。

  “我们的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茶枞生长从治虫除草到控温管理,都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执行,从源头上保护茶青品质。就像大家眼前的这笼屉茶,每一瓣的形、香、色、味、韵,都是我们的终极追求。”茶厂负责人刘火城用手碾了一片茶叶向众媒体人详细讲解,一旁的茶厂师傅示范着人工炒茶的动作和流程,《北美新侨网》社长张必和把镜头对准了他们,按下快门。

参访团走进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基地
参访团走进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基地

  “这里有着非常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有机茶的诞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还有一群极具工匠精神的制茶人,他们让这些优质茶以好喝又好看的形式出现在咱们消费者面前,可以说这是一场茶和人的‘完美相遇’。”张必和告诉记者,当他得知茶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文创”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学习新技术、共同发家致富时,深受触动。“一叶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初心、匠心,还有难能可贵的善意和同富之心。我想,这些美好存在会成为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上最重要的助力。我也非常愿意通过笔墨和光影记录,把这里的茶人茶事传播到海外更多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能感受到中国茶文化背后的独特力量。”张必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