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凭啥说这里是花灯“天花板”?


  一年一度元宵明,其乐融融闹花灯。

  泉州花灯,又名“灯彩”

  在当地方言中,“灯”与“丁”读音相近,

  点亮花灯,

  也是点亮百姓对人丁兴旺、家庭和睦的殷殷期盼。

  根据制作方式的不同,

  泉州花灯可分为彩扎灯、刻纸灯和针刺无骨灯三类。

  或描画,或刀刻,或针刺,

  精妙的制作技艺让泉州花灯名扬八方,为世人称奇。

  山水风景、亭台楼阁,

  飞禽走兽、历史传说,

  通过传统匠人的巧工细琢,

  都能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小小花灯上。

  泉州花灯的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民间自古便有传统,

  正月十五开灯祈福、祭拜神明。

  后来唐代战乱,北方汉人纷纷南下,

  闹花灯的习俗也随之迁入闽南地区,

  点花灯成了百姓思念亲人、故土的重要寄托,

  便催生了泉州的花灯工艺。

  时至今日,每逢元宵佳节,

  花灯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人们在屋前檐下挂灯,

  成群结队上街赏灯,

  小朋友提着花灯走街串巷,

  猜测灯上的谜语。

  好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

  正月里来中国旅行,记得去灯会看一看!

  看那厚重的岁月,流转于一盏盏轻盈的花灯,

  年复一年,熠熠生辉。

  中国新闻网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

  出品人:俞岚

  总策划:胡芳 孟群

  制片人:秦瑜明 吴庆才 齐彬

  编创指导:周晓萌 孙洪亮 王婧雯 赵希婧 白晓晴

  编创团队:李怡滢 曹航宇 徐远在 钟睿 宋翔堃 王晨祎 蔡雨

  英文译配:刘雯

  统筹:王凯 曾鼐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