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30日电(雷朝良)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有松林面积59万亩,占全县森林面积31%,比重较大,而且处在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县包围中,维护森林健康和生态安全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为预防松林疫病发生,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近年来,明溪县以实施闽西北山地丘陵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为契机,创新松林改造机制,将松材线虫病预防性采伐与实现林农得利、森林质量提升、生态产品多元增值等方面相结合,联结“利好叠加”效应提升林改实效。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激活林权变现提高改造效率
据了解,明溪县通过简化采伐审批、倾斜资金政策等多项举措推进,叠加多重政策惠利,让林业企业、林农获得政策利好支持实现林权变现,松林改造不局限于人工商品林,天然林、生态公益林也纳入改造提升对象,纾解了天然林、生态公益林限制采伐林权难变现矛盾,从而使松林改造畏难抵触变为自愿行为、自觉主动要求,提高改造效率。
据统计,目前明溪县已完成改造提升4.7541万亩,其中皆伐改造1.3174万亩、择(间)伐抚育改造3.101万亩、带状采伐改造0.3357万亩,计划到2025年完成松林改造17.6万亩。
推行分类改造模式,改善森林生态提升改造效能
明溪县通过推行皆伐改造、部分采伐改造、预防性采伐改造等分类改造模式,进一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改变了原有单一树种林相,提升了城区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同时,进一步提高森林御灾能力,降低松材线虫病发生风险,又可让林农通过采伐未染疫的松材获取收益。
据统计,明溪县已实施皆伐改造提升1.31万亩,并在城区一重山重点改造区域,种植彩化树种300多亩;间(择)伐改造销售松材每亩可收益1500元以上,皆伐改造可收益4000元以上,已在瀚仙镇、沙溪乡实施预防性改造4066亩。
创新多元增值渠道,释放生态红利提增改造效益
明溪县通过创新联结林下利用、林票产品、碳汇产品增值渠道,变废为宝,联结松林改造林下利用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增加林地租金和周边林农务工收入;在确保村集体、林农基础收益的同时,实现林票证券化交易和质押贷款,灵活实现短期或到期收益兑现。此外,通过创新多元增值渠道,进一步释放了生态产品价值,为松林改造后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构建了多元增值途径。
据悉,明溪县引进恒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计划种植茯苓3万亩,已种植5000亩,产值可达1200万元,可增加周边林农务工收入350万元以上,增加林地租金收入5万元以上。
明溪国有林场与村集体、个私开展松林改造合作经营2220亩,预计可制发林票600万元。恒丰公司与中福海峡(福建)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已完成合作开发2.112万亩碳票评估并报市级审定,核算碳减排量9.0447万吨,可实现交易价值100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