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鲤城法院织密司法保护网“守护一座城”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1日电 文化遗产保护,重在“源头预防”,难在“联动守护”。作为世遗点核心区,为有效“守护一座城”,近年来,鲤城法院积极作为、履职担当,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历史文化遗产案件,在全力服务、保障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持续贡献司法力量。自2020年4月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成立以来,共受理涉历史文化遗产案件34件,诉前调解2件。

  源头治理 从“依法受理”到“靠前介入”

  “王法官,能不能帮我们调解调解,解决这个问题?”某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人向鲤城法院党组成员王文鑫提出诉前调解的要求。原来,陈某长期租用该文物保护单位门店用于开设商店,为了文物整体保护、利用的需要,某文物保护单位与陈某协议解除租赁合同,但陈某以各种理由拖延拒不搬离,甚至与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打游击,上班时间不开业,而在夜间、周末待工作人员不在时营业。2022年1月,泉州市文旅局在该院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挂牌成立“文化遗产法治守护基地”,双方经常性开展互动交流。一次,文物部门通过联动平台反映了陈某占用文物保护单位的情况,请求该院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矛盾纠纷。

  “如果能通过诉前调解动员陈某自行搬离,有利于加强涉文化遗产案件的诉源治理。”王文鑫说道。他利用周末、夜间时间在陈某开店时,劝说陈某自行搬离,在多次劝说下,陈某也明白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写下了《承诺书》并在一个月内自行搬离腾空。

  鲤城法院立足涉文化遗产审判职能,积极与市、区两级文旅部门开展工作交流,并与执法部门联合开展定期联合巡查和走访30余次,靠前为文物保护提供司法服务,合力解决海丝史迹等文化遗产、文物资源保护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凝聚合力 从“案结了事”到“案结事了”

  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是泉州世界遗产,它历史悠久、享有盛誉,其中的东西塔更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开元寺坐落于老城区中心,四邻有许多民宅。其中,刘某的房屋紧邻开元寺方丈楼,由于民宅紧密相邻,刘某就将房屋的排油烟管伸入开元寺管理范围内,长期排放厨房油烟。这天,开元寺委托释某辉法师走进鲤城法院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一直诉状将邻居刘某诉至法庭。“油烟管道直接对着僧人办公场所,每天飘来鸡鸭鱼肉的味道,许多僧人常年不能开窗,甚至还引起一些来宾的误解,损害开元寺的形象……”释某辉法师说,由于在社区、派出所与刘某调解数次无果,希望法院为其排除妨害,拆除刘某朝向开元寺的油烟管。

  海丝法庭法官郭昕婕受理案件后,组织“海丝史迹保护合议庭”成员赖莹莹,与专家陪审员、泉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文物大队)负责人吴志诚组成合议庭。经过现场勘验和走访,合议庭了解到刘某由于建设房屋时设计较为不合理,现有排油烟管道可以改造但需要支出一定成本,若直接将现有油烟管予以强制拆除,则油烟会影响另一户邻居张某,勘验时邻居张某也向法庭反映,强烈要求在本案中一揽子调解开元寺、刘某、张某的相邻关系纠纷。为此,郭昕婕多次组织开元寺、刘某、张某面对面调解、背对背劝导。“开元寺是泉州作为世界遗产城市的名片,希望双方携手一起爱遗护遗。”参加调解的吴志诚劝说双方。最终,刘某同意自行改造排油烟管,改造方案得到张某同意,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不到一个月刘某就自动履行了调解协议。在案件妥善审结后,鲤城法院院长李清坝到开元寺回访,并向开元寺赠送了该院精心制作的司法保护档案。

  针对司法保护集约化需要,海丝法庭为泉州市22个文化遗产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特色司法保护档案,将文物保护状况、涉法涉诉情况整理立档。对文物开展法律风险评估,区分红、橙、黄、绿四种风险等级,针对性提出保护措施。为提升审判专业性,该院还聘任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12名,并聘任了3名专家陪审员,在涉文化遗产、文物案件中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参与部分疑难案件的研讨、调解和判后答疑。

  文化育人 从“案件普法”到“阵地普法”

  绿树掩映,红砖白石,富有闽南风情的海丝法庭审判综合楼里,开设了全国首家以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为主题的展馆。在展馆里分设四个主题展示:“共同财富”介绍文化遗产概念,泉州重要物质文化遗产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神圣职责”展示习总书记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批示及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政策和主要成果;“有法可依”介绍西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历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历程;“不辱使命”全景式展示立法、司法、执法机关守护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效。

  每逢周末和假期,海丝法庭、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常常迎来充满好奇和求知的小观众们。“文化遗产在狭义上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义上还包括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城市等……”来自鲤城法院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的讲解员林阮蓉给来自泉州海都小记者团的小记者们讲解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知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不仅了解相关知识,还体验了VR虚拟庭审,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竞答赛,获胜的小记者们拿到了纪念小奖状,收获了丰富的一天。这正是鲤城法院专门为青少年推出的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研学套餐”,一经推出就获得热烈反响,先后吸引400余名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前来打卡。

  据了解,自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开馆以来,共接待各类团体30余个,参观人数超过1200人。鲤城法院以海丝法庭和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普法教育宣传活动,拍摄了《泉在这鲤》普法微视频6期。开展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相关直播活动3场,吸引6万余人次在线观看。

  鲤城法院院长李清坝表示,依托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鲤城法院将适应文化遗产保护的司法需求,树立全域遗产保护的理念,探索保护路径,强化保护力度,为泉州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