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14日电(刘菁菁 肖玉蓉)做好村社的防控工作,是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总体战的关键环节。晋江市东石镇牢记职责使命,筑红色堡垒,通过构建五级防控网络,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党群同心共同抗疫,全力争创无疫村社。
“本轮疫情以来,我镇始终高举党建引领疫情防控旗帜,充分运用网格化治理思路,深入推进‘筑红色堡垒·创无疫村社’活动”东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中,他们通过构建五级防控网络,发挥“四个突出”作用(突出组织建设、突出组织协调、突出组织动员、突出组织末端),构建同级互补机制,确保一线工作力量得到充实,保障了防疫抗疫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据介绍,东石镇改为防范区后,镇党委政府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持续开展人员摸排,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及时掌握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高风险人员情况,做好健康监测管理,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等项工作。并把“无疫村社”创建作为重要抓手,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
工作中,东石镇明确和提高片区工作机制响应速度,增强镇党委决策与工作点落实的统筹协调环节,结合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居住特点等,细分村级疫情防控网格,化整为零,提升村级末端防控能力,构建了“1镇、4片、16点、34村、184格”模式的五级防控网络。每个管控网格专设微信管理群,安排1名总负责人并配备医疗救助、物资保障、健康监测等6名工作专员,确保政令畅通,确保网格内群众的事有人对接和落实。

村社是抗疫防疫的薄弱环节和主战场,对此,东石镇发布“红色集结令”,要求镇村干部到基层小区一线,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临时党支部,在一线亮出党旗,设立党员责任区、突击队,协助、指导所在小区健全完善“无疫村社”创建、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等工作制度。同时,号召各基层党组织招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教师以及热心人士等志愿者参与核酸大筛、数据流调、卡口值守、物资保障等工作中。
时间紧任务重,一线工作力量能否得到有效充实是关键。对此,东石镇夯实“一线工作法”,配齐配强各条防控战线工作力量,将全镇789名编内、编外工作人员全部压实到基层一线。同时,推行党员“暖心工程”,组织离退休党员组建“宣劝队”,动员群众落实防控措施,组织党员志愿队为群众配送生活物资等。第一社区“星火”离退休党员工作室也迅速响应党的号召,发动组织老党员投身抗击疫情工作,陈玉珍、许咨勇等一批退休党员积极报名、主动请缨,参与社区核酸检测、扫码测温、秩序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发动身边老年朋友进行疫苗接种,彰显了退休不褪色、“银发”志愿红的靓丽风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石镇加强上下级防控网络的放权力度,提高各级防控网络组织动员能力。尤其在上级网格协调管理下级网格工作盲点方面,实现快速、有效、合理的协调解决,及时化解同层级网格的防控难点。镇村干部和群众没有忘记,在路段管控方面,东石镇比全市管控提前2天全面铺开,各片区片长及时调集公安、交警、综合执法队、应急队伍等力量管理18个镇域卡口,各工作点点长迅速调配安排252名村(社区)两委轮班值守39个村域卡口,在第一时间切断了疫情“传播链”。
此外,东石镇还加强对各村社生活物资保障和通行管理规范等工作,整合镇域内批发商、大型超市等供应点,实行每天公开报价形式,稳定物资物价,并搭建供应点与村(社区)快速对接机制,保障基本生活物资持续供应。在规范通行管理方面,对生活保障、紧急就医等出行类型,经查验核酸后,采取微信群汇报模式,由片长立审立批,既把严关口又实现急事、要事快速通关;在村域卡口上,规定每3天为每户群众发一次限期通行证明,实现人员出行管控目标。
压实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小区、个人四方责任,调动了群众的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将创建“无疫村社”的内容无声地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东石镇实现让每个村民自觉参与到“无疫村社”创建活动中来,用较短时间实现了由管控区向防范区的转变,为全市社会面动态清零做出了突出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