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14日电 (陈希)“干工程要有铁齿钢牙、硬脊梁,才啃得下难题、担得住重任。”这是中建海峡厦门公司泉州事业部总经理雷德志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而他已经在泉州快捷健康驿站(北峰)项目上连续奋战了大半个月。项目成立以来,他用“拼命三郎”的精神盯在施工现场,每天披星而来、戴月而归,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
临危受命,快速响应。3月16日,中建海峡接到泉州市政府指示,参与“生命之舟”——泉州快捷健康驿站(北峰)项目的建设工作。

接到命令后,雷德志第一时间组织主要管理人员召开动员部署会,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泉州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调取精兵强将,组建一支“纪律严明、能打胜仗”的项目管理团队,为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很多环节都是以小时计量的,很多关键节点,工人们经常放弃休息,一晚上甚至几个小时就做完。”开工后的工作部署会议上,经常会听到他这样的安排:“今日中午12点前完成施工方案和计划编制,下午4点前完成图纸、现场标高确认……”
身先士卒,勇当先锋。短短十几天时间,要建成一间医院,现场紧张的工作让雷德志来不及多想,闲下来一秒钟都能感觉到内心的忐忑。
每天的早晨,他迎着朝霞第一个进场准备召开早会;每天的夜晚,他身披星光最后一个离场。快速建起健康驿站,人可以休息,但工程不能停,工人们采用两班倒机制,24小时不停歇连续施工。
但是作为指挥官,工人们可以休息,雷德志只能“连轴转”。每个繁忙的白天,他召开工作部署会议、与技术团队探讨图纸问题、在各区域进行巡视查缺;每个抢工的夜晚,施工现场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检查材料是否按时进场、各区块进度是否正常、安全生产是否落实到位……他到住处时经常都是凌晨一两点,第二天又要早早赶到工地开早会。
“时间充裕的时候可以睡三四个小时,有时也在工地上熬通宵。”雷德志的儿子非常喜欢羽毛球,平日里他总是抽时间陪孩子一起玩。
项目期间,雷德志一直没有回过家,儿子给他打电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跟我一起打球?”“等爸爸建好医院就回去!”没有陪伴儿子的愧疚涌上心头,他把愧疚转化为工作热情,尽力缩短工期,让自己、让同事们都能尽早回家。短短十几天,他的体重下降了十来斤。
越是艰险,越是向前。项目一开始,就面临着各种难题。春节刚结束,很多工厂也都刚复工复产,项目过程中难免出现材料短缺、物资难以调配的问题。本来说好要来的工人,听说是建方舱医院,就不来了;干了一半的工人,因为工期太短、工作强度太大,临时辞工。雷德志积极协调,调动整个泉州所有项目经理手上的资源,共协调工人1500余名、机械设备、车辆80余台,最大程度的保障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他们也没讲究报酬,也没考虑自身的危险,劳动人民的质朴非常让我感动!”建设期间,泉州连续下了一周多的雨,给本就紧张的施工带来了更大的阻碍,雷德志带领工人克服困难,毫不畏缩,冒雨施工,保证了工程进度的按时完成。跨越了层层困难和阻碍,他在向泉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汇报时说,“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顺利了。”
强化责任,安全为天。“不管工期抢得有多紧,进度有多赶,安全始终摆在第一位!”雷德志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最高使命,把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做为最高红线。他强化责任意识,大小会议上必说安全生产;他强化固本意识,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学习安全操作规程;他强化从严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并亲自带头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查。
在保证项目进度的同时,又要保证现场疫情的防控,他亲自督导,保障防疫物资充足,不厌其烦的叮嘱场内工人做好体温监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整个项目零事故零感染,项目得以顺利进行、按期交付。
凝心聚力,鼓舞士气。雷德志平时话不多,但说话做事都透着股不怕累不服输的拼搏劲儿,“接了这个项目就是对政府作了承诺,承诺了就要干,干就要做到最好,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不能让中建海峡的招牌蒙尘!”
他关注管理人员和工人们的日常生活,吃没吃好、睡没睡好,有没有什么困难;还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给他们提供鼓励和帮助。“每个人都很劳累,引领员工走出疲劳状态,调整好心态才能更好的战斗。”
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雷德志带领泉州事业部的同事们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为疫情防控贡献海峡力量。
雷德志是中建海峡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中建海峡人锲而不舍、孜孜不倦、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国家疫情防控中的一枚螺丝钉,与跟病毒直接对抗的医护人员比,自己能做的实在有限。回望此前的工作,他说,“一切工作都是立足我的本职岗位,希望我与这一千多名同志的付出,能为泉州人民建立起生命安全防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