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民主建国会福建省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建福建省委”)长期以来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项基本职能,满怀报国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更好展示福建民建的履职成效,中国新闻网福建频道联合民建福建省委推出“民建闽讯”系列报道。
“民建闽讯”系列报道之三十二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9日电 11月初,十二届福建省政协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二次会议,围绕“推动我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主题深入协商议政。
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黄卫东在会上提出,民营企业是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力军,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民营企业受疫情的影响远大于国有企业,不少中小微民营企业处在生存的边缘。福建各级政府应加快完善福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帮助民营企业抗疫情、渡难关。
黄卫东表示,新冠疫情下福建民营企业面临以下三点融资困境:
第一、间接融资难度增大。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自有流动资金少、抵押物不足、造血功能不足等困难,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筹措发展资金的渠道少。
第二、直接融资体系不完善。由于直接融资渠道结构性失衡,民营企业在企业债券、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和信托等融资渠道发展缓慢,疫情期间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第三、政府相关配套政策滞后。担保和信用保险体系建设一度滞后,缺乏信用服务统一标准,管理机制和运营不规范,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效。
黄卫东建议,要建立政府主导民营企业融资体系。我省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应采取市场化与行政化兼容并蓄的形式,一方面通过市场化的竞争营造外部融资环境。另一方面在政策上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改变民营企业在融资中的弱势地位。
一要积极探索财政金融联动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快整合各级专项资金,积极探索财政金融联动机制。一是将财政扶持的资金分配方式由“补贴投入”改为“股权投入”。着力推进“政、司、银、保、企”联合化险机制,解决企业和银保机构关心的焦点难点。进一步用好用实 “银税互动”机制,实现银企双方线上高效对接。四是通过互联证券业协会,搭建民营企业融资方 与私募基金投资方合作平台,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二要加快构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首先各级政府发挥职能,出资建设服务民营企业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以政府公信力增加民营企业的信用系数。其次,各地方政府支持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基金,信用担保基金实行会员制,为民营企业款提供有效担保。再者,建立风险补偿金提取制度,确保企业信用机制正常运作。
三要加快推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一是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金融服务机构,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吸纳民间资金入股,引导其定位于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二是加快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等融资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促进民间金融供需主体资金融通的顺利进行。三是政府部门及立法机构要重点建立与民间金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营造一个稳定、繁荣的民间金融市场。
此外,黄卫东表示,要进一步着力构建民营企业融资平台。第一、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平台。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筛选合适的担保机构,为融资平台的稳定运作提供保障。二是引入成员担保机构,成员担保机构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团队,可以对福建民营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鉴定,从源头上降低信息的不准确性,提高民营企业贷款效率,保障经济市场安全运行。
第二、建设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控制平台。各级政府要将“政府信用”引入风险控制系统中,引入风险准备金、风险保证金,控制融资风险,将政府扶持金转变为风险预备金的形式,存放在融资平台,形成融资风险控制平台,减小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提高金融机构的融资力度。
第三、进一步加强银行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各级政府着力协调银行关系,推动国有银行着力从服务外延化上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一是在国有银行增设服务民营企业的贷款部门,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对民企实行国民待遇;二是加快服务下沉,主动为企业会诊梗阻,排忧解难,打通金融服务 “最后一公里”;三是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精准识别客户,开发差异化金融产品;四是银行和金融机构从实际出发, 开发针对性的短期金融产品, 满足民营企业融资“短、频、急”的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