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民主建国会福建省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建福建省委”)长期以来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项基本职能,满怀报国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更好展示福建民建的履职成效,中国新闻网福建频道联合民建福建省委推出“民建闽讯”系列报道。
“民建闽讯”系列报道之二十九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9日电(记者 林玲)11月初,十二届福建省政协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二次会议,围绕“推动我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主题深入协商议政。民建福建省委在会议上提交了打造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系统,为民营企业创新赋能的建议。
建议指出,当前福建“三创”生态系统主要面临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潜能未能有效发挥。一方面,我省科技研究投入不足,仅占GDP总量的1.98%;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不理想;对高端复合型人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工和技术研发人员等引进力度不够;产权不清晰、产权意识不强、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是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在“三创”源头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的精准度和利用效率,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通过自主创业、联合创业、技术转让和交易等方式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建起“三创”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桥梁”。加快推进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同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项目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新基建”,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基础设施等基础技术研发。
二是充分发挥省内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积极推动宁德时代新能源、新大陆等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进行内部创业,不断探索和完善内部创业者与大企业间的利益分享机制,激发“三创”热情。要推动科技大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内部技术精英和管理精英离职衍生、裂变创业。打造更多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开放共享的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鼓励大企业建立更多“孵化+投资+服务”的新型创业平台,并推动大企业资源和平台对中小创新企业有序开放,实现平台上多种创业创新要素同频共振,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三创”人才激励机制。畅通创新型人才的多种晋升渠道,打通我省科技人才在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间自由流动的通道,鼓励科技人员以兼职或离岗等方式创业创新并允许他们兼职取酬。完善省引才“百人计划”“八闽英才”培育工程,实行“增量共享”型激励措施,积极推进员工特别是创新人才持股计划,形成“激励相容”的效果。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导师带徒”等活动,完善工匠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考核、使用等机制,为工匠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鼓励和表彰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社会贡献大的企业,加大对优秀企业家特别是创业创新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尊重和理解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四是加大企业融资力度,鼓励更多闲钱进入实体经济。引导和鼓励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针对创业创新企业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直投基金等,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在省级层面上,建立专门支持创业创新企业融资的科技信贷部门,创新贷款抵押品,推进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融资。积极开展股权众筹融资业务试点,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萌芽期、初创期企业发展。
五是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广覆盖”的创业辅导与培训体系。通过整合资源、政策扶持、政府购买等方式,搭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三创”平台,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创业孵化体系。构建市场化的科技服务和技术交易体系,以“互联网+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打造连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主体的技术交易网络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构建多层次、全方面、专业化的创业辅导与培训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者提供持续性、专业性、针对性的综合服务。
六是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三创”热情。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明确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推进产权保护走向制度化法治化,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创业创新者的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形成倡导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合法收益的社会氛围,减少“山寨”产品、侵权事件对创新创业的影响。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合理划分容错范围、确立容错纠错标准、明确可予以宽容和责任免除的情形,审慎处理创业创新中出现的失败。在全省营造“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文化氛围,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宽松的营商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