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民建福建省委建议助力民企创新赋能“科技强省”和“品牌立省”

  编者按:中国民主建国会福建省委员会(以下简称“民建福建省委”)长期以来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项基本职能,满怀报国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更好展示福建民建的履职成效,中国新闻网福建频道联合民建福建省委推出“民建闽讯”系列报道。

  “民建闽讯”系列报道之二十八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9日电(记者 林玲)11月初,十二届福建省政协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二次会议,围绕“推动我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主题深入协商议政。民建福建省委在会议上提交了助力民企创新赋能“科技强省”和“品牌立省”的建议。

  据了解,2020年,福建省GDP达到4.39万亿,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7%。民营经济是市场最活跃、风控敏锐度最高的市场主体,是实现“科技强省”、“品牌立省”,大幅提升我省经济总量的主要支撑。

  福建有不少民营实体是“行业隐性冠亚季军”,其终端消费产品和产业配套零部件及设备成品有的已超过国内一些知名品牌或超越国际知名大厂品牌,但受制于自身对外宣传平台不足、包装宣传策划的市场运作成本越趋昂贵等因素,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仅局限于区域性或更小的行业范围,未能取得“原创溢价”的市场品牌地位和应有市场丰厚回报,暴露出我省在推进民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真空”地带,缺人才、缺政策、缺平台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民建福建省委提出建议:

  第一、多方位补充人才缺口。一是梳理省属本科院校、职业学院中,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设置上与市场产业技术升级不匹配的专业和课程,报教育部撤销调整或改设新技术应用培养专业。二是协调地方性学院(如三明学院)及教学质量居前列的职业学院,与德国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双元制职教培训”,或协调民营企业、相关职院和德国三方合作“蓝领技术工人”订单式培养,从财政或税费给予企业一定补助,并对具备“工匠精神”的制造业研发人员,尤其“技术型蓝领工人”进行表彰奖励。三是打破年龄和地域等限制,出台“银发专家”、“候鸟人才”等甄选和灵活聘用机制,与省市各级现有引进人才享受同等优惠待遇。

  第二、统筹区域发展,分区创设平台,实行国际化、市场化管理。在闽西南协同区的厦门、泉州,闽东北协同区的福州、宁德,集中设置“民企智能制造技术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和“民企智能制造AI工业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对中小民企全覆盖开放,有关技术应用转化按知识产权的市场规则由企业付费与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补助相结合。同时,在省外和境外设置福建省智能制造研发设计院或实验室,挑选有担当有技术实力的国企和民企的技术人才组建省属“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到深圳、上海、大阪、神户、特拉维夫、伦敦等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研发高地设置我省智能制造研究院或实验室的市场经营体,按市场化股权机制或购买等方式,实现产线转型及收益互赢共享。

  第三、前瞻性规划产业发展。研判未来一二十年新技术变革和新业态的需求侧变化,聚焦高端制造业和精密制造零部件配套产业,集中力量发展数控精密机床、数控系统装置、精密仪器、成像系统核心部件传感器、工业/医疗/生活类的人脸/物件识別系统、产线机械手臂和医疗/工业产线/生活娱乐/养老服务用的各类机器人研发产线,将我省打造为“世界智能制造供应链之都”。与全球顶级半导体企业(如日本的数控系统全球顶级多关节机器人生产商FANUC,航天工业、轨道交通、机床的精密配件生产商NACHI,及以色列、欧洲等全球知名智能制造前端厂商)合作谈判,高起点引进全球半导体、通讯、机器人等关联产业的龙头制造企业。

  第四、立足“品牌立省”的战略,加大省内民企影响力。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扶助省内民营制造业海外专利申请和海外研发设计品牌推广,帮助具备“专特精尖”的行内领军型民企在境外寻找顶级设计或研发团队合作,助力企业的全球公共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有利于海外知名品牌收购等全球化运作和推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