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2日电(石伟)秋月,丹桂盛开,江南水乡的空气中弥漫的沁人芬芳在纵横交错的河汊间飘散开来。
带着期冀、兴奋和学习的心情,来自福建省永泰县和政和县的一批乡村创业实践者来到这里,踏访那些蜚声长三角的乡村创业项目,聆听那些乡创有成践行者的创业心声。

与文创结合的“理想村”
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城乡差别较小的区域之一,都市经济和乡镇经济的发达也给这里带来乡村文化的复兴和昌盛。作为省域经济乡村振兴的先行者,浙江为全国提供了示范和样本。
2021年7月,福建省政府发布《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根据这项规划,福州市将走出“中心引领、山海协同、城乡融合、以圈带群”的发展道路。这意味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引导城市人才、资本和科技成果下乡,将成为福州未来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计家墩,苏州昆山辖内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近数十年来,这个距苏州市城区仅一小时车程的村子,年轻人大多去了城市,或打工或创业,留下了古老宁静的村庄,任岁月迤逦。
2018年,乡伴创客学院创办人、天使投资人顾军和来自上海的几位乡村文旅专家来到这里,开始对这个天生丽质的水乡进行再造和提升。
计家墩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格局,白墙黛瓦的民房或临水,或依田,保留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在顾军和一批专家的改造下,计家墩走出了一条“理想村”与文创结合的探索道路。

说起计家墩这些年的变化,顾军说,如今的计家墩,以民宿为带动引擎,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串联起村落完整的产业形态,民宿、陶艺、书店、餐厅、木工体验、皮划艇、咖啡馆成为计家墩日常的生活业态。村民们依然春种秋收,怡然生活,而城里人给他们带来的则是观念和认知的改变,更有足不出户即可增加的真金白银收入。
与思考结合的学习之旅
永泰县和政和县都属福建山区县。重峦叠嶂的大山曾经是阻隔他们与外面世界的天然屏障。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下。这两个县依托自然资源和生态禀赋,正在走一条“生态旅游+”的道路并取得良好的效应。长三角之旅,给这些来自一线的村支书、下派干部、返乡青年和下乡青年一次学习、充实、提升的机会。

夏兴勇,曾任福建省广电集团派驻屏南县龙潭村的第一书记。从2017年派驻伊始,他即引进文创和专业设计人才,聘请当地老工匠和村民组建起民间工程队,对村里60余栋古宅进行修复和再造。一座座老宅破茧重生,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和和城市精英被吸引至此。如今的龙潭村,已有10余个博物馆和艺术馆,33个文创空间,44家各具特色的民宿客栈。在游人如织的村落里,原住民和新村民和谐相处,思想和观念融洽交流,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在碰撞中相互吸收和转化。
乡伴创客学院创办人顾军是上海人。这些年,顾军的足迹踏遍江浙沪周边山山水水和偏僻村庄,为的是寻找那些被遗世的美好存在。2015年底,顾军和来自上海的10多位设计师、民宿主、返乡创客来到这里,开始对这个天生丽质的水乡进行再造和提升,开办的致力于帮助青年人乡村创业举办的民宿学习和实习营超过100期,服务学员超过5万人。2018年开始,顾军在计家墩创办了“田园梦想家”和“水牛乡村书店”,以此作为创客孵化和乡土文创产品开发的空间。这些年,顾军和他的同事已帮助数百位学员成功实现了乡村创业,一大批有志于乡村事业的青年人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顾军说,这次考察既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思考之旅。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包括“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未来的道路怎么走?”“如何整合社会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怎样掌握乡村振兴破解有效组织和运营难题?”“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等等。这些课题都是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非常务实的意义。
余新仁是省民政厅驻永泰莒口村第一书记,这位上任不久的村干部看到沿途的乡村风貌,感慨的说,“驻村正逢百日,丰富的学习内容、新颖的学习形式,既给我许多启迪,也让我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再度提升。”永泰县长庆镇福斗村第一书记陈洪说,“考察学习让我们以小见大地感受到了长三角的魅力,接受到许多新思维、新理念,发达地区的经验给我们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永泰县龟岭田园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克满回乡创业五年,带着一腔热血回到家乡搞农业,却发现困难重重。学习让他有了许多新的想法和办法,回到家乡,他将重新审示自己的方向和思路,重整旗鼓再出发。
乡创一线践行者的不变初心
从福建到长三角,四天时间里,50多位学员边走边看,边学边议,看到的是风景,是乡村的变化,是村民喜悦的面庞。与此同时,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寻找和思考,寻找两地的异同,思考观念的差异。思考之后,更多的是回到自己挚爱和熟悉的家乡如何行动,如何转化,如何对接。

岑晓华,福建省社会创新研究院联合发起人、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首席顾问兼智库召集人。这位多年从事文化交流和教育的宁波女性,近年来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永泰县的乡村振兴事业之中。她所辅导的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发挥“基础设施、教育、产业、互联网”四位一体的联动效应,通过汇聚各方力量,发动社会资源助力,让一大批乡村创业者看到了方向,找到了信心,振作起精神,成为永泰县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和推广者。2018年,永泰县扶贫模式以“社会创新,助力精准扶贫”入选《企业扶贫蓝皮书(2018)》企业优秀扶贫案例。2020年,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的“爱永泰计划”社会创新项目获得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2021年5月,基金会以“构筑乡村创业新生态”的社会扶贫模式入选福建省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作为此次“长三角都市圈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研学行”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岑晓华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有她的理解和体会:“乡村工作很重要的是整合多利益相关主体以及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如何连接和真正用到这些创变的力量,这些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践行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也是积蓄力量的季节。带着收获的喜悦和满足,这些年轻的乡村创业者和实践者回到家乡,回到熟悉的那方热土,如春蚕吐丝般慢慢释放他们心中的美好和愿景。“家乡在等我,让我们一起回家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