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顺昌法院洋口法庭:注重红色传承 践行司法为民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4日电(陈凯龄 董庆玲)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础,既处在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也处在化解纠纷的第一线。根植基层、贴近群众是“他”的优势;了解民情、服务大局是“他”的追求;公正高效、化解纠纷是“他”的目标……“他”用无限忠诚抒写为民服务的新篇章,让群众感受到“小法庭”的“大担当” 。

  在福建的西北部,有这么一个红色旅游小镇,它朴实且恬静,一条老街,一个巷口,一处古迹,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和骄傲。

  在这里,还有个扎根红色革命老区的人民法庭,“他”就是——洋口人民法庭。在这里,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代代传承,激励了百年征程。

  自2018年成立以来,“他”将初心比作涓涓细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流淌着,谱写了许多充满温情的故事。法庭占地面积2.75亩,工作人员共9人,其中,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2名,却服务着五个乡镇,约8.3万人口。为此,“他”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用自己的专业传递司法情怀,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人间冷暖。

  在这里,没有多彩生活的激情澎湃,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唯美,合要合党的路线的“辙”,押要押公正司法的“韵”,发的是清正廉洁之声,抒的是司法为民之情。

  在当事人的家中,百姓的病床前,乡村的田间地头,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他”始终以“公正司法 司法为民”的决心,坚守着人民法庭的信仰。

  3年间,受理案件879件,审结792件,深入偏远乡村巡回审判50余次,线上调解纠纷20余件,开展调研、普法活动30余场,审结魏某荣、魏某华、祝某闽等民间借贷纠纷系列案件124件。近七成案件以调解或撤诉的方式结案,妥善解决了一起又一起涉民生案件,在践行为民宗旨上展现新作为。

  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系列案件中,涉案人员众多、法律适用疑难,一道道“关卡”考验着主审法官,合议庭人员一边加班加点研讨案情、查阅资料,一边主动到当地派出所协调对接,并与乡政府、司法所一同对涉案人员、金额,进行全面摸排记录。最终,经过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在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因原告谢某系我县的稳控对象,洋口人民法庭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化解纠纷手段,又多次组织双方调解、做通思想工作。最终,原告撤回起诉,当事人的心结得以全然解开。

  在一起未成年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中,考虑到双方是年幼的未成年人,均无法确切还原事发当时的真实情况,若轻易判决不利于矛盾化解,遂从情、理、法的角度,反复多次与双方监护人进行沟通。最终,被告监护人同意适当补偿原告相关费用,该案得以圆满结案。

  3年间,“他”巧妙引入科技之“智” ,开启司法之“慧”,探索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办案效率,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掌上司法”的便利。

  3年间,“他”通过法治讲座、巡回审判,入户调解等方式,让维权解忧变得简单一点,让公平正义来得更快一些,让每一个心灵都沐浴在司法温暖的阳光之中。

  3年间,“他”如卫士般伫立于天地之间,默默守护着洋口这一方富饶的土地,一封封感谢信,是老百姓肯定他们工作的印证;一面面锦旗,诠释了法官与当地群众的信任与情谊。

  晨钟千年,恒古到今,“他”温和的面容是坚定的守护,是满心的热情与真诚。迎接晨曦,送走星辰,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面对厚厚的卷宗,不辞辛劳地劝说、调解、走访、慰问。“他”用脚步丈量着小镇的每一寸土地,用目光审视着洋口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这片热爱的土地,为了革命先烈遗愿的延续,为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洋口人民法庭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斗精神,用满腔的热忱、滚烫的心灵和高度的自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用公平和正义永远守护着、诉说着,永不言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