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5日电 (王曼琪)福建宁德市霞浦县松山街道“丽美文明实践基金”设立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日前举行。仪式上,霞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妃等为松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4支志愿服务队授旗。
霞浦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丽美文明实践基金”是一次创新性的尝试,它的设立引领号召着社会各界深度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为当地发展公益事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霞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重机制保障,抓阵地队伍建设,精心打造精品服务。各类“文明实践基金”的创立将用于支持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培育打造更多志愿服务精品,为志愿者提供专业性培训,奖励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常态化。
宣讲+志愿服务,推动党的理论上山下海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近日,在霞浦特色民宿愉村半舍,“霞小宣”理论宣讲员牙城镇党委书记陈义蜜为来到梅花村旅游观光的游客做理论宣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霞浦县迅速组建了158支“霞小宣”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宣讲志愿服务队,组织宣讲队成员近800人,分赴全县各地开展主题宣讲,掀起理论宣讲与学习的热潮。
乡村、渔排、民宿、果园、茶山……“霞小宣”的身影无处不在。结合各乡镇、各部门的实际,以及不同的宣讲对象,宣讲员们发展出了形式多样、分众化、个性化的宣讲方式,让宣讲平易近人、广受好评。
打造专业化队伍,服务群众所急所需
志愿服务队伍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群众提供服务的主要力量。5月份以来,面对持续强降水的恶劣天气,由霞浦县消防大队、人防蓝天救援队和红十字会吉星救援队组建的霞浦县防汛应急志愿服务队,以及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跃在防汛救灾一线,在风雨中筑起一道道暖心的“安全堤”。

在高速公路互通口,值守的牙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刚换岗,便又转奔防汛一线忙巡堤清障、转移群众、应急处置;沙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小贝丘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自发在山体滑坡点等险要地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清理排水口周围的垃圾、落叶、淤泥,保证排水畅通,全力降低灾害损失……
“最近防汛形势严峻,单靠我们乡镇和各村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防汛应急志愿服务队的出现帮了我们大忙。”霞浦县沙江镇宣传委员林婷感慨地说道。
强化顶层设计,服务网络遍及城乡
今年4月,为应对疫情,霞浦县在全县329个核酸采样点和4个高速互通口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全县党员干部和民间志愿者坚守阵地,参与核酸采样采集,24小时轮岗值守卡口,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近年来,霞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强化顶层设计,整合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建立特色品牌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宣传宣讲、教育、文体旅游、科技科普、乡风文明、医疗卫生6大志愿服务平台,精心提供精品服务。去年底,实现全县乡镇(街道)和建制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挂牌全覆盖,并完成70个实践站的规范化建设,文明实践遍地开花,迸发出强大生命力。

此外,该中心还打造了便捷的线上网络服务平台。“2021年,我们充分考虑微信即时性、受众面广的优势,开发推广‘霞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小程序,建立点单派单网络平台。”霞浦县委宣传部干部李骥鸣介绍,群众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小程序“点单台”选择服务项目和服务队伍提交服务申请。
目前,已初步搭建起服务需求对象“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派单”、志愿服务队伍“接单”、群众“点评”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线上线下互动互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