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两个至上”、强化“两个根本”,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和“三管三必须”要求,聚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党委政府坚持“三个一律”工作要求、创新“三项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突出“三为主三明确”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建立“一图一单一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一体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
坚持“三个一律”
始终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三明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落实重大隐患一律由市县党政领导挂包整改、重点事项一律纳入党委政府督办清单、安全生产成效一律与评先评优挂钩的“三个一律”措施,切实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
(一)重大隐患一律由市县党政领导挂包整改。各级党政领导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和责任清单、工作清单“两个清单”,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啃“硬骨头”,直接挂钩整改辖区存在的重大隐患,协调解决隐患整改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重大隐患按期整改。2021年,市县两级党政领导挂钩整改完成187项重大隐患。2022年,安排新一轮挂钩整改重大隐患180项。通过党政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带头抓安全,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强化底线思维,更加自觉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二)重点事项一律纳入党委政府督办清单。市委将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等工作纳入每月重点工作督办内容,下发督查通报12期,并委托市政协将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市政府实行项目化工作推进机制,2021年以来,分别将“提升两重点一重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全市重点风险点管控、消除10人以上粉尘涉爆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和“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增强化工园区应急保障能力、实施安全素质提升工程”6项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发展改革工作清单。
(三)安全生产成效一律与评先评优挂钩。三明市委市政府制定《三明市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明委办〔2021〕20号),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与单位平安综治、绩效、评先评优相挂钩。2021年,对发生较大事故的永安市年度综治考评进行降档、“五比五晒”考评取消党政主官记功的名额;对发生较大事故的市住建局、工信局年度综治考核给予降档处理,并与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责任制考核表彰有机结合。
创新“三项机制”
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
始终将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一员一长一所”三项机制,有力有效的补齐安全生产责任“最后一米”落实不到位、农房建设安全监管难、小火亡人等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监管短板。
(一)建立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网格督导员制度,解决安全生产责任“最后一米”落实不到位难题。制定《关于建立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网格督导员制度的通知》(明安委〔2021〕20号)。乡镇(街道)督导员由总督导员(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一级网格督导员(乡镇班子成员担任)、二级网格督导员(乡镇所站负责人担任)、三级网格督导员(由村居主干担任)组成,全市141个乡镇(街道)全面推行网格督导员制度,共设立三级督导员5500余名。同时,各属地结合辖区实际,按照行业划分为工贸企业、在建工程、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矿山、社会事业、重点人员密集场所、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网格,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下发《每月督导指南》7期,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网格督导员工作机制的通知》《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网格督导员考核及激励奖惩办法》,推动网格督导员考评、奖惩制度不断健全完善。
(二)建立农村房屋“房长制”,解决农房建设安全监管难题。出台《关于印发推行县乡村“房长制”加强农房建设管理确保安全质量若干措施的通知》,围绕“七个一”开展“房长制”工作,即:制定一份“全部纳管,分级分类”文件,明确农房建设中部门和乡镇职责;成立一个工匠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形成“守规矩”的工匠文化;建立一个技术支撑群,对农房建设过程提供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支撑;开展一次全覆盖应急培训,提高农村建筑工匠、乡镇干部、建房人安全意识;建立一个监管平台,推进在建农房信息化管理;设立一支综合执法队伍,推动乡镇配齐综合执法队伍,配强县级专职工程施工专业管理力量;设立一个有奖举报热线,调动了农村村民的积极性,营造齐抓共管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各县(市、区)明确工匠总人数6281人,安全专家425人,开展农村自建房安全警示全覆盖应急培训15401人次,有力有效地维护农村建房秩序、提升技术水平。
(三)建立乡镇(街道)消防工作机制,解决小火亡人难题。坚持把乡镇(街道)消防执法改革列为年度重点攻坚项目,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由市长、市消安委会主任李春审定下发《关于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消防安全工作机制的通知》,全域建成消防所141个,落实事业编制人员专职259人,兼职230人,小火亡人得到有效遏制。以“消防所”为载体强化基层消防治理,经验做法得到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应急管理部高度认可。
突出“三为主三明确”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深入开展具有三明特色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突出以条为主、明确职责分工,专家专业为主、明确检查要求,重点风险优先为主、明确工作机制的“三为主三明确”要求,一体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定稳定环境。
(一)突出以条为主、明确职责分工。结合三明实际,在《三明市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中,清单化明确25个行业部门大检查职责分工。以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为主要内容,各行业部门单位按照分级分类监管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大检查方案,增强大检查实操性,列出各级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清单,对照清单逐一进行执法检查。
(二)突出专家专业为主,明确检查要求。精选专业人员(专家人员或专业人员比例不低于80%),组建专业化检查队伍,开展专门培训,充分发挥专家力量优势,运用座谈交流、重点谈话、突击检查、明查暗访、“四不两直”、对表检查等方式方法,对重点企业“过筛子”式检查,切实找准问题隐患,做到检查一家,合格一家。
(三)突出重点风险优先为主,明确工作机制。明确企业自查阶段、行业检查阶段、属地政府督查阶段、严防死守阶段“四个阶段”时间安排,优先检查风险较高、基础薄弱、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并在规定时间对清单内所有生产经单位完成全覆盖排查。实施一月一跟进、一季一推动、半年一分析、年底一总评“四项机制”,确保大检查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建立“一图一单一班”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通过建立“一图一单一班”措施,即建立全市安全风险“电子一张图”、建立企业常见违法行为“提示清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警示教育“一季一班”,有力解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悬空的突出问题,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工作链条。
(一)建立安全风险“电子一张图”。不断完善重点风险管控和隐患分色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半年一滚动、每月一通报、每月消隐患”的重点风险管控机制,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定期开展重点风险点辨识管控。2021年上半年,动态管控1127项重点风险点;2021年下半年,动态管控1066项重点风险点;今年1-4月,全市共辨识管控重点风险点864个,其中市级重点风险点78个,初步形成三明市安全风险“电子一张图”。
(二)建立常见违法行为“提示清单”。制定《三明市企业常见违法风险点行政提示清单(安全生产类)》,对20项企业常见违法风险点制作成工作清单下发至各级行业监管部门、各乡镇(街道),并运用网格督导员制度传达到企业,提高基层监管效率,确保企业守法、不违法。同时,持续推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加大非事故预防性处罚和事故前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力度。2021年全市各领域共行政处罚4304次,较2020年增长123%,对27名干部进行事故责任调查处理,13名企业负责人移送司法机关。
(三)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警示教育“一季一班”。严格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凭身份证明参加学习,通过观看教育视频、事故现场警示、专家授课等形式,以历年发生的典型事故为例,为企业深刻地揭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2021年,全市共举办189场次警示教育学习班,3933名企业负责人参训,其中召开5次市级学习班,如以工业企业负责人为对象的工贸行业安全教育学习班,以客货运输企业负责人、村两委干部为对象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学习班等。今年一季度,重点围绕贵州毕节“1·4”在建工地滑坡重大事故、贵州“2·25” 煤矿顶板坍塌重大事故、广东惠州“2·18”铸造厂爆炸较大事故,开展炼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学习班12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