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戴花绳、吃黏米饭 来看黄土高原上的“端午属性”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临近,地处黄土高原的甘肃庆阳市,又有怎么的习俗呢?

  在当地,端午前一天晚上,大人要为小孩合花绳,用各色丝线拈成五彩的花绳,再与内含艾草、白芷、菖蒲、冰片、苍术、雄黄、樟脑等的香草包起来放置一晚。

  端午清早,将沾染香草气味的花绳戴在小孩手腕和脚腕上,小孩子的衣服上,要缝蝎子、蛇、青蛙、蜈公等五毒香包寓意驱虫避害。

  大人们要将院墙外带有露水的艾草割下来,插在门头或放在窗台上,有除瘴避病之意。

  最后,用小杂粮粘糜子碾的黏米做成黏米饭,家人围坐一起吃着香甜的“黏米饭”,象征着一年的生活甜甜蜜蜜。(田 媛 脱亚媛 制作 艾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