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雪域之光——中国唐卡漆画创新实践成果展”在福州三坊七巷宗陶斋开展。本次展览作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之一,将展至6月17日。
唐卡是藏文化的一株奇葩,漆画则是福建工艺的瑰宝。两种非遗元素的碰撞起源于“唐卡漆画文化产业小组团”项目。早在2019年,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按照中组部开展“小组团”援藏工作的要求,同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艺术馆和昌都市文化局组建该项目,迈出了在雪域高原用漆画表现唐卡的探索实践的第一步。目前,该项目成功培育唐卡漆画复合型人才百余名,不少初期学员还成为了培训班的当地导师。



本次展览共展出50余件唐卡漆画作品,均为西藏昌都市唐卡漆画技艺培训班学员优秀作品。展览通过现场漆艺展示、漆艺+文创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展现近年来闽昌文化交融发展的丰硕成果。展出的作品中,既有宗教题材,也有写实题材,让游览者即可感受到唐卡的神秘,又可触摸到唐卡漆画的独特纹理。
开展当天,首幅唐卡漆画作品《指小路尊者》的作者仁青郎加也到到达了现场。同样是《指小路尊者》,两种题材的呈现被策展人巧妙布设在一起,一边是传统的唐卡,一边是唐卡漆画,足以让观展者品味两种“非遗”叠加的独特之美。“第一次到厦门看到《惠安女》系列漆画的时候,感觉非常震撼,”仁青郎加表示,虽然他出身唐卡世家,但当看到传统唐卡有新的可能时,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第一批培训班,感受漆画的艺术魅力。如今,他已经成为唐卡漆画的本地导师,并逐步探索将其他臧文化符号,如串珠等加入漆元素,让闽昌文化相融激发出更多的潜能。
“普通民众对于唐卡漆画的鉴赏,应该从质地、美感、立体、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福建省艺术馆艺术创作部副主任、现昌都市文化局非遗办副主任何肃先表示,唐卡漆画是用传统唐卡的造型,以漆的工艺表达,让作品层次更加丰富,让看似单薄的唐卡有了可触摸性。未来,唐卡漆画项目将采用产业思维进行推广,让作品更加迎合生活和市场。“唐卡漆画项目不仅仅是画作之间的碰撞,更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他说。
本次活动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承办。(记者 郑晓丹 郭晓楷 黄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