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罗源县公安局探索涉畲矛盾纠纷调解新路子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8月31日讯 罗源县是我国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仅罗源县飞竹镇,当地有塔里洋、蛤蟆石2个纯畲族村及5个汉畲混居村,畲族总人口2000余人。

  历年来,少数民族村村情较为复杂,且矛盾纠纷调解率较低。如何走出一条涉畲矛盾纠纷调解新路子?罗源县公安局贯彻“常识工作法”工作理念,以飞竹派出所为试点,建立“议事评理、双语调解、跟踪回访”的“三新”调解模式,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前端、处置在萌芽,唱响畲乡和谐主旋律。

  今年以来,飞竹派出所涉畲“零发案”,主动排查涉畲各类较大矛盾纠纷12起,调解率、满意率均实现100%。

  “议事评理”新模式:

  首创“石榴籽”乡贤评理室

  8月13日,在飞竹镇蛤蟆石村委会新建的“石榴籽”乡贤评理室内,一场关于山林权属的纠纷正在调解中。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参加调解的人员,不仅有派出所包片民警、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以及村两委的成员,还有派出所特地邀请的3位乡贤。

  一小时后,这场极有可能演化成群众上访的山林权属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有乡贤的议事评理,是妥善化解这场山林权属纠纷的关键。”飞竹派出所教导员刘旭坦言。

  基层矛盾纠纷的调处难度大、周期长,一旦处理不好,易激化矛盾、流转成案件甚至引发信访。为此,飞竹派出所结合当前开展的“百日行动”,紧盯矛盾纠纷安全隐患,以“情、理、法”三要素为立足点,在蛤蟆石村成立“石榴籽”乡贤评理室,借助畲汉乡贤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在调解过程,乡贤遵从先‘情’、后‘理’、再‘法’的规则,让法律成为调停争端的最后屏障。”刘旭说,乡贤还定期列席参与村两委会议,对国家政策和群众呼声两头都吃深吃透,不仅促进基层组织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调解群众的矛盾纠纷时还可以做到合情又合法,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精度和准度,大大提高调解成功率。

  此外,飞竹派出所还探索“法俗”融合化解纠纷,在塔里洋村畲家宗祠建立村民议事评理堂。议事评理堂以宗族血缘关系为依托,由具有威望的族老担任主持人,族老德高望重、生产生活经验丰富,使许多重点难点的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

  同时,通过村民议事评理会了解和掌握畲族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共同商讨解决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宜,进一步完善民主协商和多元参与机制。

  “双语调解”新动能:

  凤凰畲歌飞入人心

  “把畲歌传唱融入法治宣传,唱出邻里和睦的新面貌、畲汉帮亲的新气象、民族团结的新愿景,实现普法接地气,法治润民心。” 作为飞竹派出所双语调解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兰顺华向记者介绍传唱畲歌的初衷。

  畲歌纤徐有情,自然合韵,能够表达畲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悠然情怀的向往。飞竹派出所联合乡镇统战部门,吸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兰顺华加入畲乡法治调解员队伍,以“畲语+调解”的模式编唱畲歌,以婉转悠扬的曲调、淳朴自然的歌词,将情、理、法融汇贯通,传递维护公平正义的正能量。

  少数民族纠纷调解专业性强,充实人员配置和优化调解组织尤为重要。为此,飞竹派出所立足本地实际,依托飞竹镇综治中心,因地制宜培养兼通汉语和畲语的双语调解员,大力推行“双语调解”。利用畲语乡音作为陌生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拉进作为中立方的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的距离,更容易让当事人卸下心防,打开“破局”和解的切口。

  飞竹派出所还积极创造条件,联合综治办、司法所在少数民族村成立畲家法律服务站,积极动员畲族群众加入成立畲家法治宣传队,在畲族群众居住区开展双语法律宣传活动。志愿者使用畲语以案释法,让法治的种子在畲族群众的心中落地生根,掀起法治宣传的“最炫民族风”。

  “跟踪回访”新格局:

  打通调解“最后一公里”

  走上田间地头与当事人见面,或通过视频、电话询问调解协议是否落实、矛盾纠纷是否真正得到化解。矛盾纠纷调解后,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是飞竹派出所民警必须100%落实的工作。

  “矛盾纠纷调解后的跟踪落实回访工作是‘后半篇文章’。”飞竹派出所所长郑跃松介绍,如果以为协议签订了,事情就解决了,那么调解工作就可能还停留在表面。

  如何推进调解案件闭环管理?飞竹派出所对每起调处结束的矛盾纠纷,要求责任民警100%落实当月主动回访,了解协议的落实履行情况,耐心听取当事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和想法,增进理解,化解积怨;对未落实协议或者出现反复的矛盾纠纷,重新制定调处方案,确保紧盯矛盾、化解到底。根据涉畲矛盾性质、人员状态和化解结果等因素,综合进行风险评估,按照低、中、高三个级别分别跟踪回访,对低级别的不定期过问,对中等级别的定期关注,确保不扩大、不反弹,对高等级别的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深入评估、重点关注。

  在做实线下回访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因各种事由造成无法见面回访问题,飞竹派出所还依托科技助力,采取“电话回访”“视频回访”方式,将回访方式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拓展到线上回访,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通过跟踪回访,进一步巩固了调解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回潮,让畲族群众体会到人文关怀、感觉到执法温度,真正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郑跃松说。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飞竹派出所充分考虑畲族文化习俗,扎根群众,干在实处,搭建起警民“连心桥”,使畲族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平等关爱,感受到家门口的公平正义。

  (本报记者 陈钦祥 通讯员 薛诗婷 金云峰)